多元协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由西南科技大学参与发起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所高校联盟成立。联盟以推动实现成渝地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目标,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西南科技大学的历史使命中,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0年,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之际,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合并组建成立了西南科技大学,赋予了学校为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和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独特历史使命。
绵阳是中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研发与生产基地,素有“西部硅谷”和“智慧之城”美誉。这里聚集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18家国防科研院所和西南科技大学等14所大专院校,以及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绵阳)科技城大数据产业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个、国家技术中心4个,荟萃了包括26位两院院士在内的17万余名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及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800多名专家。
建校以来,西南科技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强化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培养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基础宽厚、专业扎实、视野宽广,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多方融合
多元培养
近年来,学校突出产学研合作办学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需求,提出“培养规格突出社会需求、专业培养突出创新教育、实践环节突出行业协同、素质教育突出个性成长”的创新人才培养思路,通过科教融合、产教合作、校际联合等多方协同,着力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体现在:
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学校坚持“以研导教,以研促教,以研强教,教研结合,全面提高”,依托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推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成立了“拉美复合型”“大数据可视化”“物联网应用技术”等校院两级创新实践班、科研训练班、拔尖人才培养班31个。
产教合作,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在工程、法学、新闻传播、农林等重点领域,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协同育人模式。实施“产业教授”计划,百余名行业精英和企业高端人才向学校集智,建成7个国家级别、11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
校际联合,培养文化多元型人才。学校实施“跨文化联合校园合作培养计划”,与亚洲、欧洲、美洲等国(境)外26所大学联合培养学生。探索形成了“东部—西部—边疆地区”“985高校—受援高校—边疆高校”“汉族—少数民族”双向联合培养的校际合作新路径。服务国家对外合作战略,招收欧美、“一带一路”沿线等29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留学生人数达到232人,实现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全覆盖。
在持续的改革探索中,学校本科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优势特色专业达到27个,17个专业入选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名单。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5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进入世界工程教育“前列方阵”。
协同创新
协同育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学校就与同处三线建设腹地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长虹电子集团等进行联合培养人才的探索。2000年组建西南科技大学之际,建立了以分管教育副省长为董事长的董事会制度。2006年之后,学校充分发挥董事会联合办学与共建优势,有力整合各方资源,瞄准国家国防行业需求,在协同育人领域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积极抢抓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机遇、顺势而为,推进协同育人向纵深发展。
学校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校地协调,多方联动”的协同创新育人长效机制。充分依托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优势,通过深化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长虹电子集团等董事单位合作,探索建立了区域“学科共建,人才互聘,平台共用,协同创新,文化共融”深度融合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学校构建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的协同创新学科体系。先后建成核工程与核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1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1个国防特色重点专业、1个国防特色基础学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共建材料科学一级学科,与气动中心共办工程力学等专业。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等5个学科获批“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涵盖核工业、兵器、电子、制造等军民融合行业的本、硕、博国防特色学科专业体系逐步完善。
学校统筹各方优质教育科技资源,全方位构筑高水平协同创新育人平台。与董事单位共建共享实践育人基地,搭建校外实习基地群。利用人才共享机制,建立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包括胡思得、徐志磊、乐嘉陵等22位院士在内的300多名科研院所、部队、企事业单位高水平研究人员或高级工程师担任特聘教授、兼职教授、产业教授。以国防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更新,以国防科研项目带动了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校创立了“需求牵引、方案对接、军地联动”协同育人模式。军地全程深度参与教育教学,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大校教学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学校授课,优良传统保留至今。军地共同构建“基础认知—工程训练—综合应用—探索创新”递进式实践育人体系,并针对国防军工人才特殊需求,探索形成了不同类型人才的订单式、模块化培养模式。
学校依托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推进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相关改革成果荣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上级部门篆印“学研产紧密结合共建,共享西南科大的贡献”赠予学校。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写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笔,为推进中国科技城超常发展、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西南科大智慧与力量。(西南科技大学校长 董发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