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而和暖,丰茂而轻灵
薛涛 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猫冬”这个东北词语真是形象生动,散发着一股暖融融的安适之感,甚至还带点儿慵懒之气。于是,凛冽的寒冬,似乎就不再那么令人生畏,而是令人觉得炉火可亲。不过,辽宁作家薛涛的《猫冬记》中的“猫冬”故事则流贯着异常凛冽的生存危机,且同时也烘焙着异常温暖的心灵炉火,正如作者在书前引用的法国作家和哲学家阿尔贝·加缪的告白所言:“在内心的严冬深处,我发现不可战胜的夏天。”这句引言,暗示了作者在这部儿童小说中寄寓了对于生存哲学的一种探索。
这是一部冷暖交织的作品,其独特的风味首先直接来自其地域特性。作者先扬后抑,开篇用活泼灵动的笔墨描摹山里清新怡人的自然风光。男孩果子从城市来到山里,流连于秋日自然,对山中风物充满好奇和喜爱。在他眼里,有各种动物自由出没的宝石沟、银河水库,如同一个清净美丽、万物和谐的世外桃源。他来山里是为了治病,远离都市污染的山林被当作是身体的“疗愈之地”;而接下来的冬日雪灾,则使原本的世外桃源旋即变成了生存险境,亦是他心灵的“历练之所”。
冬天,是最能彰显东北个性的季节。铺天盖地的大雪,寒风吹彻的天气,广袤寂静的林海,凄清老旧的寺庙,都反复地渲染着“凛冽”。作者给这个“猫冬”故事设置了一个“非常态”的处境,甚至可以说是“绝境”:大雪封山后,一老一少被困于山中古寺,中断了与外界的交通和联络而真正“与世隔绝”,因柴火、粮食库存不足而面临“弹尽粮绝”。在这个只剩下两人的冰雪世界里,果子和老歪相依为命。在关系生死存亡的危难中,两人在是否收留老猫“馅饼”的问题上矛盾频发,心灵的冷漠和交流的隔膜更增添了“凛冽”之气。虽然作者挥笔渲染北国风光,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炉火之中”也。作者多次提到,炉火是房子的“心脏”。在饥饿寒冷的环境中,温饱这个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成了一种奢侈。屋子里靠木柴燃起的炉火可以驱除寒冷,而心中靠善良和理解点燃的炉火则召唤彼此体恤、相扶相持。
冰天雪地之中弥足珍贵的“炉火”,也温暖了一些山里的“不速之客”。除了果子和老歪两个人物之外,故事中的重要角色还有两个动物:老猫馅饼和星狐狸。起初老歪不肯把有限的食物分给同样饥饿的动物,后来在果子的劝说之下收留了老猫,但那是出于让它捕鼠的利益考虑。而当星狐狸在雪地中救了老歪一命之后,他才开始真心实意地善待这个动物界的“救命恩人”。在被大雪包围的深山古寺中,人与动物一起分享仅存的炉火和有限的食粮,那粒粒可数的爆米花,弥漫着跨越界限、慷慨无私的“爱”的香气。
颇为独特的是,作者对于生存哲学真正深入的探索,并非全部赋予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倒是更多地赋予了两个动物——不仅赋予其道德之心,还赋予其生存和宇宙之思。这部作品的文体杂糅,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用小说笔法写人物故事,而用童话手法写动物故事,笔触探入动物的内心世界,呈现它们的灵魂风景。年迈体衰的老猫离开小镇饭馆来到深山,想要找一个地方静静地离去,但它的身体和心灵不断发生关于“欲望”与“道德”、“尊严”与“自由”等的争辩,并且还像哈姆雷特那样在纠结着“生存还是死亡”之类的重大命题。它在彻悟之后,怀着恬淡之心,独自悄悄地“退场”。星狐狸则是一个年轻的“思想者”,它懂得欣赏夜空星星的美,在追逐星星的过程中发出了对于欺骗和真相的追问,最终意识到问题在于自己看待事物的偏差。明白真相后,它重又平心静气地,并追求独立自强。老猫最后的超脱和星狐狸的勇毅,都是在走向坚定和沉稳。精神、心灵和意志的“成长”,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动物角色身上均以不同程度和面相来显现,但都如星狐狸离去时头顶上方的星星那样熠熠生辉,照亮生命旷野中的路向,使之不再迷失。
由于作者在情节发展中有意为之地进行哲学思辨,所以文本中的哲理警句比比皆是,简洁而隽永,一如作者所描绘的漫山遍野的秋日落叶那般,“每片叶子都闪着光芒。每片都不简单”。当老歪责骂果子损坏了放映机导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作者不失时机地加以提炼:“世上最容易损坏的不是机器,而是感情。最难修理的也不是机器,而是友谊……这里需要一个修理工,他的名字叫时间。”其实,故事描绘的“修理工”岂止是时间,还有对万物的良善、对他人的理解、对生存的领悟以及寻求改变的行动,这些都蕴含于情节之中。虽然故事中负载了哲理,但并不因此而枯燥或滞重,这得益于斑斓的风格:既有现实主义的朴实,也有浪漫主义的诗意,还有现代主义的颠覆和戏仿。简单的故事主干因糅合了写实性和戏剧性、抒情性与哲理性、庄重感与谐谑感,而显得摇曳多姿,丰茂而轻灵。
近些年来,“中国式童年书写”似乎成为一种风向标,涌现了许多类型化创作。但仅仅满足于形而下的传统、民俗、风物、技艺等的故事编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中国文化内蕴的神髓乃至形而上的哲学精神有所发扬,才能铸就其风骨、氤氲其气韵。薛涛的《猫冬记》对此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索,将富有质感的形而下的生存之举与相对空灵的形而上的人生之思相结合。如何把“哲学之盐”溶于“生活之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魅力的命题,也是一种见仁见智的考验。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