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化解网络不良影响
当前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等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相对来说,如何化解网络对学生的诸多不良影响,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现实来看,真正减少网络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策略应有精准性。治理主体应首先了解网络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主要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策。
整体而言,网络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途径主要有三。一是网络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网络自身所带有的消极内容或因使用不当等,对学生存在着或已经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损害其身心健康。例如,网络技术的个体性、匿名性特征给予了个体极大自由,这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一定影响。二是网络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与其他已有的媒介相似,网络也是一种信息载体,所包含的内容隐含着多元的价值观,其中消极的价值观部分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三是网络作为一种思维模具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按照技术哲学者的分析,任何一种技术都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带有自身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思维方式。而其中一部分思维方式,本身可能就是较为消极的。例如,网络的“快速更新”“跳跃式认知”等,可能会对学生的深度学习等造成障碍,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对此,相关主体在应对网络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时,可以从“硬”与“柔”两个层面展开对策。从“硬”的层面看,相关主体可以对技术进行一些设置、对信息进行一定控制。“硬”性应对策略的指导理念可基本总结为通过技术设置、信息限制等方式,减少学生对于一些特定技术、信息的接触。例如,网络技术的开发者、网络游戏的推广者等可以通过技术设置,使学生尤其是未成年人无法对其进行使用、接触;相关管理部门(如工商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规定、要求等,给学生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从“柔”的层面看,相关主体需要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这一对策的基本指导理念是,相关主体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前看来,学生无法发挥能动性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不知”,二是“不会”。所谓“不知”,指的是学生其实并未意识到网络对其产生消极影响的方式。他们有时会因为自己“默认”网络及网络信息是客观、中立的,而无形之中受到“伤害”。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家长等主体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对网络产生较为全面、理性的认识,达到有所“知”的状态,进而主动分析、避免网络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所谓“不会”,是指学生虽了解网络的消极影响,但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应对。在这个方面,各种社会团体、公益机构等可以给学生传授相关策略,让学生了解各种具体应对策略,达到“会”的状态,进而主动化解网络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网络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是通过多个途径产生的。相关主体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根据各种途径的特性,创造、选取精准的应对策略,以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系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