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焦裕禄精神为孩子人生打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3-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视觉中国 供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前不久的一天早上,河南兰考裕禄大道88号,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里便迎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都是该县兰阳街道第一小学的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他们边走边看,在展厅的一张《福州晚报》上,看到他们熟悉的那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便争相背诵起来,引得不少参观者啧啧称赞。

    55年前的2月7日,伴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齐越深切、动情的声音,由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合作撰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丰富感人的内容,将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传遍神州大地。从此,焦裕禄这个名字以及他身上蕴含的精神境界,持续地被传颂、被推崇。

    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就拐在了兰考。

    东坝头镇张庄村,这个因位于黄河最后一道弯而出名的村庄,近年来深挖本地特色,振兴乡村经济,街道干净整洁,家家窗明几净,处处洋溢着新活力和新气象。然而,上世纪60年代,这里却是风沙肆虐,是兰考最大的风沙口。

    风沙加上内涝、盐碱这“三害”,当时让兰考人饱受饥荒贫穷之苦,这个豫东小县也一度成为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

    1962年冬天,焦裕禄来到兰考,就任县委书记。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他始终和老百姓一起奋战,即便是肝癌的剧痛,也击不垮他摘掉兰考穷帽子的信念。1964年5月14日,不满42周岁的焦裕禄去世了,却把焦裕禄精神永远地留在了天地之间。

    50多年来,全国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热潮不断。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对焦裕禄精神有不同的概括和提炼。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河南视察,专程到兰考拜谒焦陵、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将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五种精神。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

    2009年,突破100万;2014年,突破200万;2019年,突破300万。

    近年来,全国各地到焦裕禄纪念园参观学习的人数在不断攀升。其中,青少年学生占了近30%。

    “为什么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有50多年了,他的事迹至今仍为人民念念不忘?”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孔留根告诉记者,“那是因为,一名共产党员所能拥有的所有优秀品质,在焦裕禄同志身上都有具体的体现。”

    百姓谁不爱好官?焦裕禄精神告诉人们,党员领导干部的公仆情怀是什么——“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精神告诉人们,党员领导干部的求实作风是什么——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焦裕禄精神告诉人们,党员领导干部的奋斗精神是什么——“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焦裕禄精神告诉人们,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是什么——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

    焦裕禄“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更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一面镜子。

    如今,在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兰考,以焦裕禄精神为镜,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已蔚然成风。

    在教育系统,无论是干部任职第一课,还是新招聘教师培训第一天,都要来到焦裕禄纪念园,重温焦裕禄精神,牢记教育人的初心使命,做忠诚于党的人民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三股劲’带来的精神力量正源源不断地注入兰考教育人的血液,涌现了一大批学习焦裕禄精神的好干部、好教师。”兰考县教体局局长王保东告诉记者。

    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能作为裕禄精神宣讲团的一员,我感到特别自豪!”在兰考县裕禄小学的裕禄精神文化长廊下,该校学生陈玥彤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在这里宣讲焦裕禄爷爷的故事了。

    作为一所以焦裕禄名字命名的学校,兰考县裕禄小学自1995年建校以来,便以焦裕禄精神为依托,凝练办学特色,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近年来,以裕禄小学为代表,兰考县各中小学坚持把德育活动与弘扬焦裕禄精神活动相结合,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载体、拓展活动领域,精心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开展一次国旗下主题宣讲活动,讲焦裕禄的故事,做焦裕禄精神的传承人;开展一次焦裕禄诗词诵读活动,阅读《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出一期焦裕禄精神主题板报,介绍焦裕禄烈士先进事迹;举行一次“弘扬焦裕禄精神见行动”的主题班队会;组织编撰地方教材《焦裕禄的故事》;组织一次“焦裕禄精神学习之旅”红色研学活动……丰富而立体的主题活动,让焦裕禄精神“可听、可看、可学、可感”。

    在该县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来自考城镇启航小学的李博远、李佳桐兄妹俩正在父母的帮助下,推着独轮车,体验当年兰考人民翻淤压沙的艰苦。父亲李双玉告诉记者:“虽然孩子也知道焦裕禄的故事,但今天来到这里一番体验,才真正体会到焦裕禄当年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艰辛。”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只工作了475天,却用实际行动铸就了感天动地的焦裕禄精神。当年他亲手栽下的泡桐幼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它是一棵树,也是一个人;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力量!

    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红色兰考也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心中的圣地。半个多世纪以来,焦裕禄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无数中原儿女像他那样拼搏、像他那样奋斗,不断奔向新的征程。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