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园合力,建优秀师资“蓄水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3-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追梦人”研习社的青年教师学习博物馆创建相关知识后,亲自尝试布展,为后期与孩子共创“玩具博物馆”做准备。
刘倩倩 摄

    为提升幼儿园青年教师专业能力,近年来,上海市普陀区基于区域青年教师发展实际,学前教研室与幼儿园形成区域学前青年教师共育机制。教研室抓点(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幼儿园抓面(所有青年教师),点面结合,共同筑起区域学前教育人才储备“蓄水池”。

    分类分层培养

    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青年教师个性与特长突出,拥有更多新思路,敢于尝试新做法,但他们实践经验缺乏。为给青年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在其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将青年教师分类分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针对青年骨干,幼儿园结合其自身意愿和能力,帮助其确立园级新秀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园级成熟教师等发展目标,然后根据不同目标分层培养。

    比如,研究生毕业的景老师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文字功底,还擅长信息技术和舞蹈。因此,幼儿园让成熟的骨干教师当她的带教师傅,帮助其尽快适应带班工作。在公开课和参赛时,由业务副园长和大教研组长直接指导。工作第二年,景老师就成了区级新秀教师。

    针对青年干部,幼儿园根据他们过往的经历和成绩,结合教师自身发展意愿,帮他们确定教学型骨干教师、管理型骨干教师、教学与管理兼顾型骨干教师等方向,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培养。

    比如,该园吴真老师活泼开朗,喜欢尝试新科技并富于创意。吴老师大学毕业后在其他幼儿园工作过,也担任过教研组长。转到该园后,幼儿园客观评估吴老师的能力与发展潜力后,把她的发展目标定位于“教学与管理兼顾型骨干教师”。

    在幼儿园的鼓励、指导下,吴老师一来就挑起了大班教研组长的重任。后来,她又担任托班教研组长。疫情期间的托班开学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业务园长的指导和教师共同商议细节后,吴老师高效完成了疫情期间的开学云家访和新生入园适应等复杂工作。

    刚工作的青年教师因缺少经验,往往缺乏专业自信。幼儿园通过自选培训项目等机制,让他们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筑牢自信基石。同时根据表现,对新入职青年教师进行评估,并发掘其特长,弥补其不足,使他们在难点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比如,刚参加工作的桑老师大胆自信,很喜欢孩子。但由于经验不足,桑老师在班级管理、家长工作等方面遇到了难题,渐渐失去了自信。幼儿园一边肯定桑老师的优势,一边借阅书籍给她自学,并让她到有班级管理特长的教师那里观摩,同时还鼓励她积极加入幼儿园科研组。

    过了一年多,我们欣喜地看到,桑老师带班游刃有余了。今年,她的班级家长问卷满意度达到100%。

    分类分层发展关注到了每一位青年教师的特长、优势,在青年教师与幼儿园共同努力下,每一个青年教师都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构建青年教师专业共同体

    万里城实验幼儿园,“90后”教师占三分之一,分布在各个级组,他们是幼儿园长远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把这批青年教师调动起来,幼儿园打破年级组,以兴趣为分组基础,组成“青年教师共同体”,让他们成为有相同目标,共同参与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反思的智力团体。

    该园实施了“特色博物馆”课程,主要是通过社团开展、项目化学习等整合的方式,在幼儿园内创设孩子自己的儿童博物馆,供他们观察、操作和欣赏,培养孩子的博物意识。

    为更好地实现目标,该园青年教师组建了“追梦人”团队,还成立了“追梦人”研习社。

    “追梦人”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如何创建一个儿童博物馆”。他们基于不同的博物馆主题,通过开展探讨、儿童议会、创设环境、实践项目、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活动设计。

    以“玩具博物馆”主题为例,为理清思路,青年教师开展了小组式学习。

    首先确立问题清单:遇到新项目无从入手,专业知识不扎实,如何整合特色课程的核心素养……

    此后,专家与教师展开讨论。专家提出,当不知道如何做时,就可以从广泛收集网络资料入手。同时,青年教师提出,还要争求孩子的意见,和孩子进行体验式互动。

    最后,青年教师发现,男孩与女孩喜欢的玩具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就可以根据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做动画儿童博物馆。还有教师提及泥塑玩具博物馆、科技玩具博物馆等。

    讨论后,教师通过儿童议会听取了大班150个孩子的想法,最终确定了“动画玩具博物馆”,投票选出了大家最喜欢的六大场馆。

    在“如何创建一个儿童博物馆”项目中,需要文献搜索、内容设计、视觉设计、活动组织。教师自主分组,有的因为兴趣相投,有的因为特长相同,也有的和自己的好朋友走到了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打破了培训模式,先准备问题清单,再邀请专家针对性指导,现场分组并尝试初步设计活动框架,以提高学习效率。

    “追梦人”开始行动后,他们自发组建了微信群,抽出休息时间讨论、策划和分组。幼儿园还利用开放日,让家长、幼儿、教师等进行多方评价,青年教师根据各方建议对任务进行再实践和改造。

    以项目形成青年教师共同体,通过自主、自由、自选、自发等方式给予教师充分的空间,真正让专业成长成了每个教师的内在需求。

    用好自主性评价

    幼儿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决定了对其评价的多元化和综合性。为保证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全面客观,宜川新村幼儿园通过“四个阶段”“五项内容”尝试开展青年教师自主性评价。

    第一阶段,成立幼儿园青年教师自主性评价工作小组,制定评价方案,确定自主性评价各项目标准。第二阶段,组员共同讨论前期由园长(组长)设计的评价方案。第三阶段,确定评价方案,并对显性因素设置相关评价标准。第四阶段,园长引领评价,针对评价中的问题,进行汇总、研讨、反馈。

    青年教师自主性评价过程中,教师自评的内容分为写、查、看、说、问五个部分。

    写,青年教师撰写三年发展规划,团队小组讨论现状分析是否客观全面、实事求是、明确到位;达成目标的过程性举措是否有效;对自身专业提升是否有后续思考,思考是否具有前瞻性等。

    查,查看青年教师撰写的学期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日计划,评价计划的完整性、目标的清晰度,以及分解学期目标、制定月度目标的能力。

    看,观摩青年教师半日活动情况,主要从学习、运动、游戏、生活四大板块进行,每个板块都有详细的评价指标,看青年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

    说,半日活动观摩结束后,评价小组成员及时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研讨、评价及反馈。从活动材料分析、目标分析及整体活动反思等方面进行分析,给青年教师专业化建议。

    问,评价小组成员对青年教师进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对自身成长的思考和对纵向发展的愿景打算。

    通过自主性评价项目,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更清晰地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和薄弱点,明确了专业成长方向。

    着力培育“新苗教师”

    从区域层面出发,全区主要在“点”上突破,着力培育“新苗教师”。

    首先,对工作不足1年的学前见习教师,建立导师推门式“带教指导活动质量监控”工作机制,挖掘区域有潜质的青年教师。

    自2012年起,区域对每年见习教师带教导师的遴选都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成效。学前教研室立足见习教师基本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聚焦带教导师和见习教师的双向课堂,建立带教导师推门式“带教指导活动质量监控”机制,让有潜质的见习教师脱颖而出。

    其次,对工作1—3年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实施区学前“新苗教师”教研团队指导工作,培育区域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教研室与师资培训中心合力,对每年的见习教师实施考核,从中选拔出优秀见习教师加入区“新苗教师”教研团队,由区学前教研员直接负责。教研指导团队定期深入教师教学现场,聚焦“班级建设”“家长工作”“师幼互动”等问题开展教研,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中助力“新苗教师”成长。

    再其次,对区域优秀青年教师实施专家团队带教指导,打造区域拔尖青年教师。

    比如,幼儿园会推选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区学前“普陀杯”和“雏鹰杯”评比。教研室对评比中出线的优秀青年教师加大培养力度,组建专家团队,聚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实施跟踪式深度带教,使其成为区域学前优秀教师。

    (作者单位分别系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上海市普陀区万里城实验幼儿园,上海市普陀区宜川新村幼儿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