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坊+基地+书院”育城建类卓越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3-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宁波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绩背后是学校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不懈追求。

    近5年来,学校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建交学院”)秉承应用型办学传统,坚持“知行合一,建工筑德”的育人理念,集聚地方、产业、行业、校友资源,大力推进“项目+工坊+基地+书院”建设,培养大批应用型卓越人才,赢得社会赞誉。

    实战项目融入课堂

    “截至17点30分,东向直行291辆、左转132辆……”像这样的统计对于建交学院学生胡怡洁来说已经数不清做了多少次,接下来他们要跟着导师进入交叉口自适应控制模拟,这项“中兴南路与永达路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方案设计”是导师交给她负责的最后一个实战项目,也是她的毕业设计作品。将实际的工程应用项目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实现“真题真做”,将实战项目贯穿“课程设计—学年设计—毕业设计”,依托“双向绿波设计”“交通大数据分析”等应用成果,大力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金课,将复杂且难以实验的系统以虚拟现实技术展现,使学生了解系统组成原理、熟练运行操作过程、掌握系统运维规律,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率。

    项目进校园,课程进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将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公路工程的施工引入“课堂”,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原生态的工程项目中去,在工厂预先生产好标准化的高架桥“零件”,再把每个重达800吨的“大零件”拉到现场像积木一样组装,从而掌握了陆上大吨位整体箱梁预制装配化施工技术,大大提高了人才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项目化教学”的背后是教学的深度改革。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在所有的专业课程中都设置工程项目的训练环节,每门专业课有一个工程项目问题,每学年有一个综合工程项目训练,4年内每个学生都要经历20余个工程项目。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教学,一个项目涉及的所有课题组教师,根据培养进度商定教学深度和广度,严格做到按需施教,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依需求学。

    鲁班工坊引领“双创”

    “老师,我终于成功了,第四代水下探伤机器人已经通过第三次试验!”鲁班工坊的走廊上响彻郎健欢快的笑声。4年前,土木工程专业大一的他,通过选拔进入鲁班创新实验室,特色课程和实践活动让他萌发了创业的兴趣,随即组建自己的团队开始创业,先后研发了应用于建筑物墙面、桥梁桥索、水下工程等不同场景检测的智能机器人。“鲁班创新实验室为我打开了创新的大门,学到了很多创意,探索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次实践中,我发现建筑与桥梁的安全至关重要,每年我国有将近3000座桥梁、400个老旧小区需要被检测,而以往的检测方式是高成本、高风险的人力检测方式,我和同学就想开发一款专用于指定某一项工程检测且操作简便的检测工具,在实验室老师的不断指导下,我们真的做出来了。”郎健说。

    郎健团队的“火眼金睛—建筑工程体检师”项目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摘得金奖,同时跻身第四届中国电子“i+”创新创业大赛宁波站决赛。这支团队由学生组成,与其他11家企业项目同台角逐,最终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两次比赛的优异成绩坚定了他的创业梦,先后成立宁波灰鲸科技网络有限公司、翊行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州班布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情系鲁班坊,感恩老师情,追逐创业梦,不负时代荣光。”这是他在毕业录上留下的一行字。

    在建交学院,像郎健这样的优秀创业者还有很多,他们都在鲁班工坊参与各类“双创”实践活动。2002年学院建立了鲁班创新实验室,以培养“准工程师”为目标,通过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014年,学院搭建了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团队孵化、校企合作及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于一体的重要平台——鲁班工坊。开设了创新实验室和创业工作室,协同推进学院“双创”教育

    7年来,鲁班工坊围绕建筑设计、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环境能源等专业领域开展产学研挖掘,鼓励师生共创与成果转化,孵化项目20余个,遴选建设“典型‘双创’教师团队”5支,为学生创业项目和团队提供“创新—苗圃—孵化—加速—产业”一体化的全链条指导和孵化转化服务,形成“课程、实践、竞赛、孵化”一体化的培养机制。鲁班工坊成立以来,近一万人次参与了国家级别、省级、校级创新创业竞赛,推荐创新创业项目超过2000项,其中荣获国家级别奖项10余项、省级奖项超过60项,获得国家级别创新创业立项35项、省级创新创业立项33项。

    “要敢闯,也要会创,鲁班工坊一体化培养机制为大学生‘双创’导航。”建交学院党委书记张水潮说。

    基地联盟保障实训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建交学院利用闲暇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实习实训活动,将3个暑假纳入培养方案,开展认识实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生产实习等,形成工学交替的校企协同教育模式。

    “不出校门,一站搞定工程实训”,建交学院借力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所等建立分中心,目前拥有浙江省土木工程工业化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智慧交通与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工程学院工程软土实验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以及宁波市工程结构工业化建造及使用维护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市城市交通重点实验室等市级创新平台,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建立的建筑与交通工程中心,对内利用校园产业平台,开展产教合作育人;对外联合地方政府部门、产业协会和骨干企业,打造产教深度合作联盟,校企资源共享,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工程师进课堂,将先进的知识、技术、工艺带进课堂。

    “走出校门,一键落定实习就业”,建交学院积极联系省内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有了实习企业联盟,我们再也不用为怎么招聘、怎么找合适的员工发愁了!”看着每年暑期进入企业的一批批实习生,宁波建工的人事经理说道。建交学院目前拥有校外实习基地105个,其中70个已通过申请、考核成为“实习基地企业联盟”成员单位,承担了学院大二、大三学生的暑期集中定点实习任务,学生通过集中实习留企工作比例不断加大;同时,利用丰富的校友和校友企业资源开展“薪火相传—校友导师”计划,聘请各行历届校友120余名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指导职业方向、专业疑惑、人生规划,让“老马带着小马”走。科信咨询的行政中心杨经理深有感触地说:“校友导师报名的时候我们公司报了5个,学生来实习我们特地指派他们跟着校友导师一起做,都是师兄弟融合特别快,氛围也好,眼看着小姑娘、小伙子们一步步成长,今年预计要留下来十几个,远超公司的预期,我们招聘压力也减轻了不少。”

    通过“校内实践教育基地+校外实习基地联盟”的模式,学院优化、整合职业规划教育、实习实训平台、校企合作资源等,培养了一批适应产业、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卓越人才。近5年学院就业率一直稳居97%以上,毕业生凭借着“理论知识实、动手能力强”等突出优势,在建筑交通类设计院、施工相关企业、智能交通企业等实现了一次性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同专业平均水平,被浙江省教育评估机构评为“绝对优势专业”。

    风华书院导航人生

    2020年的寒冬特别冷,但宁波工程学院门岗保安师傅的心里都是火热的,“戴上孩子们送来的温暖又方便户外工作的新手套,感觉不冷也不累了。”这些保安师傅口中的孩子就是风华书院的学子,“那天我看着保安老师伸出冻得通红的手一丝不苟地给我测体温,他们真的辛苦了!所以就想送双手套给他们,也就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一点儿小事。”说起这件事,建交学院学生毛建杰作为组织者如是说道,这些手套正是他和书院的小伙伴们自发组织“众筹”资金买的。

    走进12号学生公寓,一排整齐的书法作品挂在风华书院门口,字体虽各不相同,却无一例外都是同一句话“位卑未敢忘忧国”。风华书院是建交学院借助校友资源和校友企业力量,为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人文素养建造的素养“修炼站”,并提出“修身、处事、接物之要”的育人准则。书院崇尚“修身养性”,为学生提供礼仪、书画、茶艺、花艺、书道等课程;崇尚“互助”,选聘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学业助理导师,帮扶学困生;崇尚“感恩”,书院的窗帘、书桌、书籍、空调上随处可见校友捐赠的铭牌,还有一面校友捐赠墙,记录了校友和校友企业对书院建设的物力财力支持。书院组织学子进行“感恩之旅”,赴各校友企业汇报成长经历,教育学子感恩在心,更在于行。

    陈继东,建交学院1985级校友,宁波建设集团董事长,也是风华书院理事会成员之一,谈到支持风华书院建设的初衷时说:“现代大学生不仅要专业技术过硬,更需要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我相信通过书院的教育,学生会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风华书院需要啥,我们一定尽力支持。”风华书院成立一年来,已举办各类讲座、培训以及系列活动70余场,至今接待师生3526人次,借阅图书超1500册,设立“风华书院奖学金”,对体育、文艺、社会服务等有突出贡献的学生予以奖励。

    书院教育看重“尊师爱生”,注重师生情谊。“要不是王老师的开导、支持和鼓励,我想我现在可能已经退学了。”很难相信这个意气风发的男孩子,就是两年前被学业警示差点劝退的学生小庞。小庞两年前因为兼职“翘课”、成绩多门不合格被转介到风华书院“筑人生涯工作室”,也由此改变了命运,经过两年的辅导,小庞不仅完成了学业,还走上了考研的道路。书院相信每一名学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设立了“筑人生涯工作室”,由教授级辅导员坐镇,接受全日制预约,为“掉队”的学生“开小灶”,为学生成长导航。近5年,学院的升研率屡创新高,2020届毕业生升研率超过20%,其中交通工程专业升研率超过40%,在全校各专业中居首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