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国的“学习革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3-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读到苏州大学刘电芝教授撰写的《中小学学科学习策略的诊断与培育》一书时,我受到了震撼。刘教授立足于我国中小学学校的土壤,潜心研究30余年,通过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学实验研究发现,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学习策略的专门教学可大幅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特别是中等生受益最为显著。

    刘电芝教授1987年就以“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训练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实验研究”为题开展了硕士论文研究,该研究显著提升了小学生解题能力与数学兴趣,深受实验学校师生的喜爱。此后,刘教授又醉心于学习策略的教学实验与理论研究,一直扎根于中小学,先后在重庆、成都、郑州、安徽、贵州、云南等地150多所学校,开展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与教学实践,以理论指导教学,以教学反哺理论。30多年来,刘教授及其团队的策略研究,从小学延伸到中学乃至大学,从数学拓展到英语、语文、物理与化学学科,从外显策略扩展到内隐策略,从现状调查发展到实验培育,从行为研究深入到脑机制探索。

    这本书涵盖了作者近几年来在小学语文、英语、数学与中学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8学科展开的策略诊断调查与教学实验结果,既包含学习策略的前沿研究,也包括策略教学的提炼总结。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了“学习策略的多重加工模型”,该模型具有很强的理论解释力和说服力。该模型认为,儿童的策略加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新策略不断产生、旧策略不断被代替或消失、现有策略不断变化的新陈代谢过程。新策略产生、旧策略消失、现有策略变化的三种加工方式同时并存。该模型富有创造性地描述和解释了儿童已有策略的变化、新策略的获得和旧策略消失的发展过程,堪称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创见。

    在实践应用领域,该书结合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展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可直接使用的记忆策略、组织策略与精加工策略,特别是新提出了减轻外部与内部认知负荷的学习策略、提高相关认知负荷的学习策略以及结合具身认知的体感学习策略,拓展了学习策略应用的视野与范畴。通过多学科的调查,总结提炼出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特征,并针对不同学科学段的教师,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在整班策略教学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开展分层施教的策略教学实验,结果发现:优等生最适合自我探索的松散型教学模式,受益最为显著,中等生与后进生则最适合强调控的讲授式,为国内学习策略教学乃至学科知识教学的因材施教提供了参考。在长期学习策略的教学实验基础上,总结出策略教学的五阶段(策略激趣、策略剖析、策略运用、策略评价、策略反思)、四条件(策略教学的具体化、外显化、条件化与主体化)与五要素(策略命名、说明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什么条件下这样做、反思这样做的有效性),将策略教学具体化,保障了策略教学的实效。

    人的生存和发展,本质上是适应,是滚动优化,也就是学会学习。学生学习策略的诊断与培育,其目的就是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就是保障学生在这个急剧变化的世界里,能够把握学习的罗盘。学习力,是学生有尊严生存的根本前提。所以,这本书对所有教师和家长,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用心阅读并学以致用。

    (作者系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