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要“为了教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4-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长,您明天有时间吗?想请您来指导我的课”。我校一位青年教师近日邀请我去听课。类似的邀请,我现在经常收到。

    然而几年前的情景却截然相反。那时我刚刚调到现任职学校,对于校长听课,教师们并不认可,有的直接拒绝,有的在背后说风凉话。不仅如此,我还发现,教师普遍缺乏工作热情,不愿意参加学习培训和教研活动,部分教师爱心缺失,对学生态度粗暴……教师的种种状态着实让人焦虑。认真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最突出的原因是学校没能很好地运用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未充分激发教师活力。

    教师评价是学校高质量发展最有效的、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也是破解制约教师发展瓶颈的一块“硬骨头”,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需要校长大胆实践、积极探索。

    从“对教师的评价”到“为了教师的评价”。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定位教师评价的功能,是做好教师评价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以往的教师评价,常常停留在对教师的简单评估和判别上。显然,这种流于形式、为了评价而评价的做法,根本无法发挥评价的激励功效,应通过更科学、更规范的评价,发现教师的不足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教师评价的定位应该是“基于教师的生长,为了教师的发展”,以发展为导向,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尊重教师差异,挖掘教师潜力,扬长补短,在师德建设、专业成长和团队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从“重教书轻师德”到“突出师德首位”。师德是教师立身之本,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然而因“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评价导向,容易导致学校忽视师德师风。学校应坚持“师德为先”,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内容。

    我校以《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指导,制定了学校师德师风评价标准,让教师明白哪些是红线,哪些值得做。学校还成立了师德师风监督岗,书记任组长,负责日常考核和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工作。通过寻榜样、找问题、想对策、评师德,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教师评职晋级、评优评先的首要条件。以“加强家校联系,实施家访制度”为例,被冷落了多年的家访,现又受到教师的追捧和家长的欢迎,这就是评价带来的改变。

    从“注重考分排名”到“突出教学能力”。学校教育质量的发展水平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程度。然而,以考分排名这种简单评价教师的方式,已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从“唯分数”的怪圈中走出来,突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评促教,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发挥评价的指向功能,我校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由低到高的新手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四个层级,从“阅读力、教学力、研究力、反思力、写作力”五方面制定具体评价指标,引领教师向更高层级发展。聚焦“教学力”,我们加强了教学日常考核和比赛评价,从素养目标、课堂氛围、教学方式、目标达成等方面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评价考核,加强评析与诊断,并引导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课堂诊断和反思中来,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诊断意识和反思能力。学校每年还举行“沃土杯”绿色课堂教学竞赛,以赛促评,评赛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青年教师,学校从专业发展规划制定,到每一次的学习体会、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再到成长档案袋的记录和评价,真实呈现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促其总结反思,激发成长内驱力,为走好专业发展第一步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一个人发展”到“一群人发展”。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发展,还应在个人评价基础上探索团队评价模式。在常规的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的基础上,我校新增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校“学术专业委员会”以及由特级教师领衔的“特级教师工作站”。根据各个团队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差异,确定发展重心和发展目标,分别研制各个团队评价标准,引导他们由单兵作战走向团队合作。通过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双轨并行的评价机制,让骨干教师发展不停滞,让其他教师发展有目标和动力,实现团队共赢、共同成长。

    (作者系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贺家土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