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审核评估试点,高校如何做准备
日前,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新一轮审核评估全面总结上轮评估成效、经验与不足,面向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目标,围绕新时代本科教育要求进行优化改进,立德树人导向更加鲜明、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积极探索评估分类、改进优化评估流程、注重减负增效、强化评估结果使用。
新一轮审核评估试点工作将于近日启动。按照计划,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今年上半年,开展全国统一试点,试测“两类四种”评估方案。第二步,今年下半年,试行部省协同评估模式。综合考虑参评意愿、工作基础、5年布局节奏等因素,选择部分省份先行试点,打造评估“样板间”。第三步,开展其余省份评估试点工作。
对于本科教育之于大学的地位,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曾明确表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底色,也是最能体现学校传统和特色的地方。没有本科教育水平的提升,就很难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高等教育战线对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非常关心,为了回应这一关切,日前,本报记者专访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范唯、副主任李智,请他们厘清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中的关键理念问题,帮助战线为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做好准备。
教学评估缘何戴上“教育”帽
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
记者:新一轮审核评估和上一轮评估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范唯:首先,我们要树立一种思想,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上一轮审核评估的延续、改进与升级。现在,从舆论层面,大家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新一轮审核评估跟上一轮相比,“改进”和“升级”表现在什么方面。很多学校只是认为,前面一轮评估结束了,新的一轮又来了,一轮又一轮,变化的只是指标体系而已。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需要引起重视。
李智:我们想提醒大家关注,新一轮审核评估从名称上就发生了变化,从“本科教学评估”变成了“本科教育教学评估”。表面上看只是增加了两个字,实际上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目的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以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范唯:我们从聚焦教学工作,转向了聚焦教学基础上的育人工作,对学校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评估。当然,教学还是我们关注的核心,但更多地是从育人的高度来看教学。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样一种重大变化绝不仅仅是分管教学校长、教务处统筹执行层面的事,而应该是党政领导班子要决策的大事,关系到学校“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的重大选择。因此,我们强调学校要将这次评估纳入“十四五”规划,更重要的是要借这次评估总结现状、找到离学校未来发展目标的差距以及下一步整改的方向,整个过程要与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建设发展结合起来,以此推动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记者:依据此前的调查结果,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上存在“软、弱、碎”等问题。新一轮审核评估是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范唯: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评估,筑牢立德树人统领地位,明确“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引导高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强化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和质量文化建设,“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另一方面,我们构建了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将立德树人“软目标”变成评估“硬指标”,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真正让立德树人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落地生根。
李智:过去,我们强调立德树人很多时候都停留在理念层面。立德树人的机制是什么、举措是什么,大家的认识还比较零碎。
对于立德树人研究不深入,就不能真正在实践层面落实。为此,我们专门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分别带领两个团队,就高校如何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这同一个课题,进行背靠背专题研究。专业团队的很多研究成果,我们都应用到了评估工作中。
弹性柔性怎样体现选择性
理性选择,突出核心优势,确定合适归类
记者:当前,高校都非常关心该如何为新一轮审核评估做准备。能否请您给高校一些具体的提示?
范唯:在我看来,高校要为评估做准备,首先不是技术层面的准备,而是战略层面的准备。对于高校来说,第一件要面对的事就是选择自己的归类。如何选择归类,绝不是教学副校长和教务处随便商量就能定下来的,而必须是学校党政班子集体决定的结果,因为这涉及学校未来的发展问题以及学校的全面工作,非常关键。
李智: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对照各个类型的高校分别设计出了“两类四种”评估方案,而是从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为所有类型的高校设置了一套大方案,大方案里包含了“两类四种”评估方案。这意味着方案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
四种方案的指标里,排在第一位是“统一必选”,主要体现国家的办学意志,是每所学校必须要达到的;第二位是“类型必选”,这是选择某一类型的学校必须达到的;第三位是“特色可选”,表示即使身处同一类型还应各有特色;第四位是“首评限选”,强调的是对新建本科院校基础建设的基本要求。这意味着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
开放、动态的方案,赋予学校充分的选择权。学校可以在这个周期选择作为这一种类型来接受评估,到了下一个周期,还可以选择另一种类型。当然,一旦选择了某种类型,就要按照相应的指标体系接受考核。
范唯:“两类四种”的基本设计思想,简单说就是设置了4个分类归属,由学校来自主选择哪一个分类归属更适合自己。我们希望学校通过自我选择“站队”,能够更加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方向。同时,柔性评价的方式也可以使得学校在自身的属类里充分彰显特色,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发挥出来。这样,一方面充分尊重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千校一面的问题。既要保证对国家负责,守好底线,同时也要为学校服务,一校一案,这是我们开展本轮评估工作的宗旨。
记者:您是否预设过在弹性选择的操作过程中,一些学校可能出现“选择困难”的情况?比如,某所学校可能兼有学术型和应用型的双重特点,这样的学校该如何选择分类归属呢?
范唯:大部分学校对自身的定位实际上是非常明晰的。当然,不排除少数学校由于身处两种分类的模糊地带,在定位上可能举棋不定。我们建议这样的学校,一方面可以参照对外发布的大学章程,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校的“十四五”规划,慎重思考自己的办学定位和方向。
李智:的确,当前有些学校兼有双重特点,比如学术型和应用型的特点都有。我们提示这样的学校突出自己的核心优势,认真思考办学最核心的取向是什么、学校的品牌效应最鲜明地体现在什么方面。
记者:如果某所高校一定要选择自己不擅长的分类,这种情况是否允许?
范唯:我们研判这种情况肯定会出现。如果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选择了与学校当前发展阶段匹配度不高的类型,选择后要由学校主管部门把关认定,专家组评估时也要首先研判学校的办学定位与所选归类是否适合。同时,对于这样的学校,我们想提醒他们注意——当选择了不合适的归类,审核评估出来的问题清单会非常长,其中反映的问题会触及核心,需要整改的力度也相应地会非常大。而选择了合适的归类,势必不会面临这么被动的局面。
李智:一旦确定好了选择哪一类,学校要优先考虑如何达到这一分类中最基本的标准,然后才是思考如何张扬个性、体现办学特色。
记者:有些高校可能存在这样的担心,一旦选择自己的分类归属,就会被永久地“贴标签”,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范唯:在本轮审核评估中,我们最关注的是在“十四五”这5年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方向应当是明确的,而且一旦确定了分类归属,学校的精力和资源分配都要往这样的办学定位上倾斜。
李智:我们理解,每所学校都身处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比如,有的学校现在偏应用型,不排除5年、10年之后,随着各方面积淀的加深,可能会慢慢转向学术型。评估仅以5年为期限,实际上也是为高校今后的发展留下了开放性的空间。
高质量教育体系如何建立
重新审视,超越工具视角,探索治理改革
记者: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从这一角度出发来认识新一轮审核评估?
范唯:对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评估本身。评估也好,包括很多专业认证也好,不只是为了评估、认证而评估、认证。评估工作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在于发现学校真正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然后督促学校整改提高。就像是体检医生给体检者检测各种指标,提醒体检者哪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并对保持身体健康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