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而弱”到“小而美”
■教改先锋重大典型报道
■着力解决学生上学路程变远不方便之忧,解决学生生活照顾之忧,解决学生环境适应之忧。
■对生源少的教学点,结合群众意愿予以停办;对已停办的教学点,视生源增加等情况适时予以恢复。
新田县,湖南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之一。
像许多地区一样,过去,新田县教学点众多,乡村教育“大而不强”,教学点“多而不优”,“撒胡椒面式”的投入,不仅难以见到明显的产出效益,还造成了显而易见的资源浪费。
2020年春,一场牵涉面广的乡村教育改革在新田县启动。该县率先在湖南省探索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改革,农村教学点由104个优化整合为24个,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从“小而弱”“小而差”向“小而美”“小而优”转变。
目前,1160名在校生和125名教师全部得到妥善安置,80个条件差、质量低、生源少的教学点改成幼儿园或留守儿童之家。这项涉及全县农村10余万名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没有引起一例上访或投诉,取得了“群众得实惠、资金提效益、教育迎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四赢”效果。
“新田经验”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在今年初召开的湖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委书记许达哲对新田县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省委书记点赞的“新田经验”,到底有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效?
一定要让群众无后顾之忧
20年前,撤点并校之时,因多种原因,新田县仍保留130个教学点。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教学点自然消失,到2019年,还有104个教学点散布在全县各个角落。
这104个教学点,成了全县教育明显的短板。前些年,新田县虽然也对教学点加大了投入,部分教学点建成了合格学校,但总体上,教学点办学条件较差,办学质量较低,与城区、乡镇学校差距较大。
因此,农村教学点就读的学生人数急剧减少,教学点大多成了“麻雀小学”和“空心校”。据统计,2019年秋季学期,新田县农村教学点平均学生数仅为11.5人,不足20人的教学点占了一半多,人数最少的教学点为新圩镇何昌教学点(仅有一名学生),在校学生低于4人的有9个。
怎么办?只有改革!
实际上,小规模学校始终牵动着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的心。
2020年1月14日,湖南省“两会”上,时任省长许达哲来到永州市代表团,给永州出了一道题。他说,过去几年,永州消除大班额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希望在村小及农村教学点规划建设中探索出好的经验,让每个孩子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
对此,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考虑到新田县具有代表性,同时也在新田县委、县政府的主动争取下,把开展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试点的任务交由该县组织实施。
2020年3月,新田县启动改革,确立的目标是:优化整合规模小、条件差的教学点74个,全县教学点由104个优化整合为30个;建设提质乡村小规模学校48所,且全部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从而让全县中小学校“布局更合理、资源更优化、师生更安全、质量更优良、家长更满意”。
这项改革,看起来只是教育的局部工作,实际上,是涉及全县10余万名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稳妥推进。
为了推动这项改革,新田县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唐军任顾问、县长秦山成担任组长。改革之初,大家把困难尽可能想得更多一些、难度更大一些。他们清楚地记得,本世纪初推行撤点并校政策之时,在新田县遭遇了不少阻力。该县的100多个教学点,大多是因为村两委和群众反对,而保留下来的。
“刚开始时,我们忐忑不安。”唐军告诉记者,大家认真分析了改革要经过的几道关,核心问题是群众同不同意、满不满意。
为了全面掌握情况,做到胸有成竹不盲动,2020年3月,新田县组成了由县级领导带队的调研组,对全县104个教学点全面摸底,召开群众座谈会、教学点教师座谈会、学生家长座谈会等620余场次,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下发调查问卷6.9万份,发放宣传资料9.3万份,充分了解群众意见诉求。
同时,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把农村教学点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到位,把因问题倒逼改革的必要性讲深讲透,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过程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我们不能霸蛮搞,一定要让群众无后顾之忧。”秦山成说,改革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关心关爱学生作为农村教学点优化提质的重要内容,跟疑虑问题叫板、让广大群众叫好,确保每一个孩子得到的教育要比过去好,确保每一个家庭的负担不增加,确保学生不出现上学困难甚至辍学的情形。
为此,新田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三大措施。
一是解决学生上学路程变远不方便之忧。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在全县所有行政村开通校车。对原来在教学点就读的学生,小学四年级前予以帮扶。其中,对67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由驻村后盾单位和结对帮扶责任人给予帮扶,解决校车费用;对4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校车公司资助免收校车费;对剩余的203名学生,由接收学校采取校内资助的方式,从公用经费中予以解决。
二是解决学生生活照顾之忧。新田县加大了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力度,所有乡镇中小学校均建起了学生宿舍、食堂、澡堂等生活设施,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低年级住宿学生配备保育员。农村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全部实行食堂供餐,学生在校中餐只需交纳1—2元伙食费。
三是解决学生环境适应之忧。采取“三帮一”措施,对每名分流到中心小学或完小的学生,安排“一名校级领导、一名教师、一名学生”结对辅导,帮助解决心理和学习问题,使其尽快融入新学校、适应新环境。
一系列举措,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动态调整不搞“一刀切”
新田县的改革,得到了群众拥护、支持,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在优化布局时,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总体来说,对已停止招生或无法连续招生、距离中心小学或片区完小5公里以内的教学点,原则上予以停办。有多个教学点,办学规模都较小,且教学点之间距离在两公里以内,经村镇协商选择保留位置居中、条件较好的学校,其他予以合并。对学生数超过100人的教学点,按照“群众自愿、程序合法”的原则,整合周边教学点,改办成完全小学。对保留的教学点提质改造,调整年级结构,扩大办学规模,每个教学点安排一所优质学校结对帮扶。
但并不是一刀切。“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程序,坚持群众自愿,不搞行政命令;因地制宜,不给乡镇下达指标任务;实行动态管理,随时可以恢复。”新田县教育局局长刘高庆说,在调研的基础上,新田县结合人口分布、地理特征、交通资源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坚持从最有利于学生的选择出发,对教学点酌情优化、合并或暂停办学,一校一策。
刘高庆再三对记者强调,新田县的改革,对规模小、条件差的教学点是“暂时停办”,而不是简单撤并。他表示:“对生源少的教学点,结合群众意愿予以停办;对已停办的教学点,视生源增加等情况适时予以恢复,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同时,新田县探索制定了“村两委提出申请—乡镇政府征求群众意见并公示—县教育局批复实施”工作流程,做到“群众不愿意不停办,工作不到位不停办”。
这些原则,很好地贯彻到了改革过程中。
2020年春季学期,枧头镇查林村小学只有3名学生,均为留守儿童。调研组在深入该村调研时,认真听取了3名学生家长的意见,3名学生的爷爷奶奶均表示,村小的教师认真负责,孩子在家门口就读放心。因此,该教学点予以保留,新田县教育局还投入8万元,对办学条件进行了改善。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2021年春节,3个孩子的父母回乡过年,了解到相关政策后,立即向村里报告,决定春季学期把孩子转到毛里中心小学就读。
“儿子、儿媳认为,中心小学的教育比村里好多了。”二年级学生周叶南的奶奶宋翠庄说。今年春季学期过去一段时间,心里仍旧有些“不舍”的宋翠庄改变了想法:“孩子在中心小学就读,中午吃饭有老师管,上下学有校车接送,方便,放心。”
采访中,新田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国震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石羊镇长亭小学离镇中心小学只有1.5公里,且学生只有5名,因此,长亭小学所在村申请停办该教学点。县教育局在调查后了解到,该教学点所在村虽然离镇较近,但该教学点还服务着周边4个村,其他村离中心小学较远,考虑到该教学点交通方便,因此,教育局决定该教学点继续办学。
就这样,新田县农村教学点从之前的104个优化整合成27个,优化整合率达74%,暂停办学的教学点比预计的还多了3个。2021年春季,根据村两委申请,又按程序暂停办学3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