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圈”不屏爱,沟通关怀在圈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4-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刘涛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广东省融合新闻教学团队负责人

    新闻回放

    近日,媒体广泛讨论这一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屏蔽父母查看自己的朋友圈。腾讯新闻发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显示,52%的子女曾经屏蔽了父母查看自己的朋友圈或者没有加过父母好友。

    主持人语

    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的行为,频频引发社会热议。子女断然将父母置于“圈”外,看似简单的社交“操作”,却引发出新媒体时代有关代际沟通的是是非非。其实,朋友圈里的世界,又岂止是“圈内圈外”这么简单。如何认识朋友圈这一展示装置,又如何重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体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四名学生,尝试给出自己的思考。  

    朋友圈,作为分享心情和生活状态的主要平台之一,近年来却有很多的青年人选择将父母屏蔽,不愿让父母看到自己分享的信息。

    对孩子而言,屏蔽父母主要是怕他们唠叨、追问,不想他们过多关注自己的生活。朋友圈消息是碎片化的呈现,许多人的分享只是几句话和几张图片,然而简短的内容可能囊括不了信息的全部。不太理解当代青年社交习惯的父母对于简略不全的信息往往会产生担忧,从而询问子女“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从这个角度看,对父母屏蔽朋友圈无可厚非,反倒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代际差异带来的误解,给子女释放一定的朋友圈自由。

    可是父母为什么会那么珍惜子女朋友圈展现的碎片化信息?父母过度关注导致子女感到困扰固然不对,但是子女太少与父母沟通和分享生活,以至于父母捧着手机时时关注朋友圈动态才能了解子女生活的“蛛丝马迹”,这样的方式显然也不可取。在这种情况下,朋友圈屏蔽父母将削弱彼此之间的联系,父母失落,子女又该为自己的独立自主开心吗?

    那么,朋友圈要不要向父母开放?开放就意味着父母会过度关心子女的生活?不开放就说明子女漠视父母的关心?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子女要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怀会长伴生活,自己也应该适时地回应这份关怀;父母也要知道子女在成长,会走远,手要适时地放开。子女粗暴地一“屏”了之,父母过多地干涉生活,都会让彼此纠缠在代际沟通的深渊。

    所以,问题不是屏蔽与开放的二选一,而是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与关怀有没有日常生活化。跳出圈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关怀更应该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