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强壮乡村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视觉中国 供图

编者按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目标之一。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乡村阅读。师资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师资尚显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大力推动中小学师生阅读,可以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助推器。本期读书周刊以阅读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为主题,用对话、观点、故事等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讨乡村阅读的话题。

    2020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交了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提案;2018年提交的是关于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提案。作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他对乡村教育的关注由来已久。这些年他走访了100多所深度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提出用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倡导以阅读强壮乡村教育。世界读书日前夕,本报记者专访朱永新,围绕阅读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展开对话。

    记者:朱老师,我看过一篇您写的调研手记,对其中一个细节印象很深:在双龙镇岩罗村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您留意到“在三楼的六年级教室,有两个孩子写小说呢,已经写了厚厚一叠”。

    朱永新:对,那是2019年,大约就是现在这个季节,我和有关专家以及参政议政部的同志,专程到湘西自治州进行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看到那两个写小说的孩子,我就想,如果他们能有足够高质量的阅读作支撑,说不定将来可以成为作家。

    记者:那您所了解到的乡村学校阅读状况是什么样的呢?

    朱永新:近些年,我先后考察过百余所深度贫困的中小学,看到营养午餐的问题基本解决了,而且管理规范,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问题令人担忧。在走访过的中小学图书馆里,我发现,不符合中小学阅读要求的图书非常多,图书质量、品质比较差。有的学校图书馆和村里的农家书屋是一体的,但很多都是“铁将军”把门,不开放;规模大一点儿的学校,学生想每周借一次书都难以实现。大部分学校没有专人管理图书,老师也不了解什么年龄段的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更谈不上指导,校长和老师对阅读普遍不够重视。在西部县城的一些重点学校,我看到大量图书堆在仓库里,有的放了两三年甚至更久;还看到一些乡村学校在改建时,把所有图书全部封存在仓库,我问校长为什么不开放,他回答说现在没人管。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您如何理解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朱永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础在教育。乡村学校是村庄的灵魂,乡村的精神寄托在于乡村学校,乡村文化的传承也依靠乡村学校。我认为,教育是文化创新、文明演进、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基本动因,教育改革可以成为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的导向性力量。振兴乡村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

    记者: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最根本的就是保障教育公平。要保障农村学校的教育公平,在您看来,有没有相对容易的途径?

    朱永新:苏霍姆林斯基讲过,当一个边远地区的农村孩子能读到和城里孩子一样好的图书时,其实他们就已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短期内要提高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师资水平有一定难度,但让优秀的图书进入农村应该说容易得多。

    最近我在看美国学者艾瑞克·唐纳德·赫希在2006年写的《知识匮乏:缩小美国儿童令人震惊的教育差距》。在美国,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也主要体现在阅读上。我以为,要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倡导阅读是最好、最易推动的策略。让乡村的每个孩子、每个人都有书可读,都可以读到想读的书籍,通过阅读公平保证教育公平,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记者:您一向关心中小学师生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孩子的阅读问题,这是否与您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

    朱永新:一本好书能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挥很大作用。作为从乡村走出来的学者,我深切感受到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引领作用。小时候,我所在的学校基本没有什么书可读,乡里的文化馆也只有几十本政治理论书。幸运的是,因为我住在招待所,能够向南来北往的客人借书看,所以我在年幼的时候就进入了丰富多彩的书籍世界。但由于客人大多第二天就要离开,所以我经常要连夜看完一本书。尽管借书读的过程非常艰辛,但正是由于对书籍、对外面的世界、对知识的渴望,让我在幼时就知道了图书是世界上无比美好的东西,并想方设法寻觅各种各样的书来读。书读多了,就想表达,想写作。中学时,我开始写小说,还给自己取了笔名叫“过江”“过海”。儿时在乡村的阅读经历,让我通过书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阅读强健了自己的内心、提升了自己的格局,也为我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形中提供了良好的方向指引。

    记者:对改善乡村学校的阅读现状,您有哪些建议?

    朱永新:中小学阶段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关键期,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最大的差距,不是硬件设施,而是软件环境。我认为,在当下中国,农村学校可以将阅读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建议在继续做好农村中小学免费营养午餐工程的同时,及时推出农村中小学“精神正餐”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学校书香校园建设,让农村孩子的精神世界得到滋养。

    一是推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工程。建议邀请专家参考已有的成熟书目,作为中小学图书馆的基本书目,规范农村中小学图书图书配备,确保好书进入农村学校。二是组织专项行动,检查剔除劣质图书。明确中小学图书的质量要求,将不适合中小学教师及学生阅读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剔除出学校图书馆。三是根据不同学校的规模,设置专兼职结合的图书管理员岗位,积极推进相关培训,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师生的阅读指导。四是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团体支持农村中小学的阅读工程建设,在捐赠优秀图书、培训阅读推广人、开展各种阅读活动等方面给予帮助。

    记者:您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一直在倡导阅读,在“营造书香校园”的教育实践中,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

    朱永新:前边提到的那次调研,我们考察的湘西自治州花垣县第二小学,2016年加入新教育实验。这所学校有留守儿童36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97人,城乡低保户子女249人。通过扎实有效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老师的专业素养大幅提升,学生开始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热爱学校,厌学率大幅降低。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在一间陈列室里看到了校长龙正忠数百万字的教育随笔,他不仅自己坚持多年,而且带领学校师生写作。新教育实验让这个贫穷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获得了强大的助力。这是我特别欣慰的。

    新教育实验从一所学校发展到现在的160多个实验区、5600多所实验学校、600多万名师生参与,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以营造书香校园为基本的行动路径。实际上,新教育实验学校有一半左右在乡村,我们在推动营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尤其注重对乡村学校的扶持,通过建立农村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等方式,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书可读,每个孩子都能读到感兴趣的书籍,让每个孩子都获得读书的乐趣,让每个孩子都养成读书的习惯。

    我注意到,那些图书馆品质高、师生阅读氛围好的乡村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更积极向上,各类教学考核也成绩不俗。对阅读的重视,使得各项教育指标均超过城市学校的乡村学校已相当普遍。这些都让我更加坚定了以阅读强壮乡村教育的信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