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段贯通 系统培养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以下简称“重庆八中”),原为创办于1938年的树人中学。80多年来,学校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薪火相传使命,坚守“乐育天下”的教育情怀,秉承“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坚持“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严格要求、人文关怀、书香熏陶、涵养潜力”的办学特色,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校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别示范校”“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少年儿童发明示范基地”“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80余项。进入新时代,学校正大力实施“高质量的拔尖培养、高品位的特色发展、高水平的集团办学、高起点的远程教育”四大战略,为把重庆八中建设成为具有精神感召力和教育原创性的高成就学校而努力奋斗。
确立融合教育理念:学段贯通、融合育人
通过多年基础教育工作实践,重庆八中校长周迎春感到,目前的中学与大学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课程设置衔接度有待提高,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也有待完善。周迎春认为,“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早期保教、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和职后教育的逐步叠加与有机结合。其中,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尤为关键,二者应当密切联系、相互协调、同步共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
基于上述,重庆八中确立了“学段贯通、融合育人”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持续成长为育人宗旨,开展了中学与大学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经过十余年不懈努力,在育人目标、课程构建、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绩。
开创融合教育路径:项目多元,方式多样
重庆八中进行了多路径探索、全方位构建,形成了方式多样、项目多元的融合教育实施路径。
——确立自觉发展、自主学习、自省完善的“三自”目标。重庆八中通过对毕业生发展调查,发现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乃至就业后,存在学习目标模糊、自主学习意识差、自我管理能力弱、批判创新思维不足等现象。对此,学校提出了在中学阶段应尊重个性、激发主动、夯实基础、优化学法、激活潜力的主张,并将自觉发展、自主学习、自省完善融入教育育人目标,并贯穿于人才培育各个环节,使学生终身受益。
——开展访学高校、校友反哺、校本探索三项行动。重庆八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门办学,兼收并蓄。加大与各大学高效互访,在育人理念、育人方式方面交流融合。邀请在读本硕博士或任教的八中校友重返母校,与师生进行交流座谈,实现理念反哺、学术反哺、文化反哺、价值反哺。探索校本课程,形成必修、必选和自选三个层次,构建实验性、研究性、活动性和讲座性四个类别的“三层次四类别”校本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中学与大学融合课程。
——实施理念提炼、课程建构、师资培训三项工程。重庆八中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凝练出了“学段贯通、融合育人”的教育理念。迭代优化课程体系,2017年形成“双主体交互实施”融合课程体系:教师主体项目课程、学生主体活动课程;2019年建构起了“三层六元”融合课程体系:基础涵养的渗透课程(一体化课程,云课程,三创课程)、个性培养的拓展课程(拔尖课程,艺体课程)、领军人才培育的双修课程。形成中学教师赴大学研修、大学教师到中学讲学、大学教师参与中学选修课教师培训、社团辅导员培训的4种师训策略。
——推动课程实施、项目实施、评价实施三项实践。重庆八中全面建成与大学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形成“三层六元”融合课程,编制完成详细的课程方案、具体的实施机制,从课程实施上全面实现融合;丰富项目学习内容,细化项目学习过程,形成了创新实验、课题研究、时政评论、海量阅读4类自主学习项目,从项目实施上实现对接融合;学校优化评价体系,探索系统评价,创新分类分层增值评价方法,健全学生综合评价,实现评价的可持续育人导向功能。
构建融合教育机制:共享共建、共振共生
通过校本研究、课题研究、集团式验证优化以及跨区域联合推广4个阶段,重庆八中周迎春校长提出以理念融合、课程融合、评价融合为融合方向,建立资源共享、课程共建、项目共振、价值共生的融合教育机制,进而实现育人方式系统性变革。
——资源共享。重庆八中与北京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密切合作,在先修课程、课题项目、教师力量、设备场馆等方面共享互助,为融合教育提供了充分资源保障和外部支持。中学和大学在遵循各自运行规律、保障各自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教育资源共用互享,资源开发协作,充实育人资源、丰富育人手段、提升育人价值。
——课程共建。为让学生拥有更加自主、更多选择的成长环境,充分挖掘潜力、实现个性发展,重庆八中以中学教师为开发实施主体,协同大学教师每学年7月线下集中研讨:形成初步方案,12月线上碰撞整合:修改方案内容,次年5月终结性打磨:确立最终工作方案,从培养目标、师资配备、教材编写、考试评价、活动开展、课程管理等方面联合协作,建立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保障的相关机制,为融合教育整体性开发、系统性构建、长效性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项目共振。重庆八中与多所大学开展项目式合作,进行项目共振、策略共商。学校开展教师项目式学习培训和学生项目式创新性培训,如“雏鹰计划”“苗圃计划”“中学创新实验”,与多所大学成立研究协作体、育人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跟踪人才发展,定期开展探讨研究、成果交流等活动,形成了中学与大学融合教育行动同步、项目共振的工作机制,为推进融合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行动保障与策略支持,切实落实了国家教育部门“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这一教育举措。
——价值共生。近10年来,重庆八中被国内众多一流大学确立为优质生源基地。从大学得到反馈:重庆八中输送的人才质量逐步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逐渐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愈加清晰,批判创新思维明显提升。输出的学生人才类型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能够初步匹配大学自主选拔人才需求,是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走向融合的成果体现。在融合教育推进过程中,重庆八中与大学从最初项目合作到全面挖掘各自优势的互补合作,融合教育育人价值凸显,建立了各方持续合作、深度融合的动力机制。
形成融合教育成果:人才多元、品质发展
——形成育人合力,学生全面发展。最近5年,通过融合课程体系培养,重庆八中的学生素养全面提升,个性得以凸显。初步统计,5年间全校学生开展课题研究1300余项,形成500余份高质量研究性学习报告;获得国家、市级中学生科技创新奖项1000余项;近2000人次获得各类艺体比赛奖项;获得田径、排球等各级各类体育奖牌130余块;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6枚、银牌39枚,7人进入国际集训队。
——实践融合理念,学校特色发展。融合教育成为重庆八中办学特色亮点。学校形成五大育人特色:“海量阅读,优雅发展”的书香育人特色,“创新驱动,特长发展”的科技育人特色,“悦身健体,彰显个性”的体育育人特色,“育美唯真,陶冶情操”的艺术育人特色,“精准培养,拔尖发展”的学科育人特色。
——变革育人方式,学校品质发展。融合教育变革育人方式,使学校走上品质化、科学化发展之路。重庆八中被确立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别示范校”“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重庆市学生生涯规划实验基地”,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卓越联盟高校等确立为优质生源基地。学校的“重庆市青少年创新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实践研究及应用”课题获得重庆市政府部门成果奖。学校发起成立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共同体”,经验成果辐射全国40余所学校。
重庆八中周迎春校长曾说:“在融合教育理念的实施下,重庆八中通过贯通学段、系统培养,打通了向大学的育人通道,丰富了育人策略。学校由唯分数向全面育人转变,学生个性发展得以充分挖掘,因材施教得以切实保障,学校‘五育’并举、全面育人,育人品质得到极大提升。学校将认真贯彻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周迎春 陈航 王怒涛 苏莉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