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鼓催日月 热血写青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4-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领航100 上海篇

    我是一个幸运的“00后”,生于新世纪伊始的上海,长在祖国繁荣昌盛的新时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我在上海生活了19年,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几乎刻进了每一条街巷,但以学生记者的身份重走这奋斗百年路还是第一次。在跟随中国教育报刊社融媒体报道采访的这几天时间,往回走了一百年,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场景、画面和声音被串成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伟大故事。

    我走过——

    100年前的石库门,还有那艘红船。1921年7月23日,兴业路76号,当时的望志路106号,十三位代表平均年龄不过28岁,他们或许没有想到,一段开天辟地的历史正由他们而始。

    100年后的我们,回到中共一大会址,透过那黑漆大门、青砖粉线回望历史。这里,就是起点。澎湃汹涌的一百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一刻,时空仿佛在这里交错。

    我看到——

    101年前,时年29岁的陈望道焚膏继晷,在义乌老家的一间茅草屋里完成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将真理之光照彻中国大地。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陈望道老校长的旧居,如今依然是我们甘之若饴的信仰之源。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在复旦学子口中代代相传,那份精神更是镌刻在心上,代代相承。

    我听见——

    碑文无声。龙华烈士陵园,500多名烈士的骨灰安放在这里。老师给学生述说着烈士的故事:“他们中有些人牺牲时,不过和你们一般年纪。”

    镣铐无声。沉甸甸的铁器,死寂地垂放着。站在当年的牢房、刑讯室,四下一片寂静,没有人发出一点声音。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知道,这是革命的战场,是斗争的最前线。

    ……

    走进历史、牢记历史,从历史中汲取信仰力量;

    传承历史、创造历史,未来的历史要由我们这一代青年人书写!

    正因为祖国经历过苦难,我对祖国的明天充满了希望;正因为祖国经历过牺牲,我为明天的奋斗做好了准备。

    急鼓催日月,热血写青春。在这波澜壮阔的百年交汇之际,我愿做“后浪”,必成大势而奔涌千里!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2018级本科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