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聚力“六位”联动 推进一流本科教育
近年来,江西师范大学始终以本科教育为主旋律,围绕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015年初,学校开启一流本科建设1.0版;2018年学校全面重构优化本科教育体系设计,启动“一流本科教育2.0版”。一系列探索实践,使本科教育呈现出“春光灿烂,小荷初露”的喜人景象。
“五有”聚力,谱写新时期学校一流本科教育新篇章
作为江西省本科办学历史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始终不忘首任校长胡先骕“办一所模范大学”的初心,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核心任务,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全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一流本科教育必须有抱负、追一流
学校紧扣这一目标,进一步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精力、资源、政策、师资等方面的投入优先倾斜本科教学,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中坚骨干人才。现在江西近半数中小学特级教师、60%以上的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80%以上的高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是江西师大的毕业生。
一流本科教育必须有标准、保质量
一是基于标准抓专业评估论证,建立了专业黄、红、摘牌警示制度,金银铜牌和星级奖励制度,做强做优一批精品优势专业。二是基于标准抓课程建设质量,建立“通识课程(35%)+专业课程(45%)+个性发展课程(20%)”的课程体系标准。三是基于标准抓培养过程规范,建立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毕业设计(论文)、德育答辩等关键培养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规范。
一流本科教育必须有品质、出精品
思政成效上,抓手主要有两个——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尤其要深度挖掘非思政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非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教育成效上,坚持向课堂教学要品质,积极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推行研究性、探究式教学方法。
一流本科教育必须有保障、大投入
教学经费投入上,继续坚持“三个不低于(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比例不低于25%,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占经常性预算事业费和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于13%,教学经费年增长比例不低于学校总经费增长比例),一个对等(教研成果等同于同级科研成果)”原则。教师精力投入上,完善教师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在岗位设置、职称评聘、收入分配、评先评优等各个方面坚持向教学一线倾斜。学生学习投入上,强化校园优良学风建设、完善学生学习指导体系、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教育实践育人工作。
一流本科教育必须有文化、求卓越
学校的本科教学改革总体思路从价值层面概括起来讲,就是“一二四”,即:坚持一个目标——立德树人,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社会中坚骨干人才;实现两个有效对接——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满足四个理性选择——满足学生对专业、对知识和能力结构、对教师及教学方式方法、对自主发展多样成长的“四个理性选择”。
“六位”联动,加快构建学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以六个“一流”全面出击,打造一流思政、培育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推出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创建一流学院,“六位”联动加快构建学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一流思政:铸魂工程统领立德树人实践
实施立德树人“十大行动”。推出赣鄱文化进课堂、赣鄱文化名家进校园、赣鄱文化技艺进实践、赣鄱名师传承、“红色之旅”、“绿色之行”、“古色之路”、校本文化特色、师德研修基地、“四有”好老师塑造等十大行动计划,实现红色文化立德铸魂,绿色文化涵养文明,古色文化根植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格局。深度挖掘课程、专业、学科的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333”工程,利用3年的时间,争取建成3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打造3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300名课程思政示范教师,实现课程思政先行高校、示范课、教学名师和团队、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等项目全覆盖,建设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同向同行的“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格局。
倾斜支持思政教学。推出思想政治教育“四单列三建设”重大举措。“四单列”即职称评审、教改项目、竞赛奖励、建设经费单列;“三建设”即着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一批优质在线开放思政课程、建设一个丰富实用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一流专业:内涵建设带动专业发展
强化政策激励约束。出台《一流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推出“退一进一、产业优先、质量保证”审批设置新专业,专业预警、金银铜牌和专业进步奖励制度等10项举措,引导学院主动淘汰招生不好、培养不力、质量不高、就业不畅的专业。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需求及新工科、新文科等“四新”建设,主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构建一流专业三级培育体系。积极对接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省、校级一流专业。对培育专业实行“专业教育负责人”和“专业建设负责人”双负责人制,按照同级社科重点项目奖励支持,签订3年建设绩效指标目标任务责任书,实施动态管理。
加强专业建设质量保障。对照国家认证的标准,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制定专业培育规划,并推动优势专业导入认证理念培养人才,逐步启动以师范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流专业建设点认证为重点的各级各类认证工作。
一流课程:“两性一度”厚植课程魅力
“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这是一流课程的本质特征。为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课程质量新标杆,学校以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为着力点,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引领带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
赋能5类一流课程建设。实施一流课程培育计划,通过健全机构设置、理顺工作机制、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检查评估、落实主体责任、培育课程建设动态调整等举措,全力推进课程建设。开展五大类一流课程培育,对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实施“领衔教授+课程建设负责人”的课程团队发展新模式,并明确按照同级社科重点项目奖励支持。
夯实“金课”建设激励。实施课酬级差分配体系,根据“优课优酬、改课加酬、建课倍酬”的原则,通过调整课酬计算系数的办法,让上得好的多拿钱、带头改革的多拿钱、花精力去建设的多拿钱。
一流师资:多轮驱动引导潜心教学
涵养清风教师。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严格执行师德师风考核一票否决制和师德失范责任追究制。严格课堂教学纪律管理,引导教师坚持底线思维,主动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出台教学督导工作条例,设立思政专项组和校院两级督导,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监控。
激活教学潜力。连续5年开展青年教师新兴教学法全员轮训,着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和改造学习、改造课堂的能力。严格新入职教师本科课堂教学准入条件,实行“第一学期不上课,第二学期不主讲”的本科课堂教学准入制度,为新入职教师配备教学导师。实行“四个对等”和“一个不低于”的标准,使教学与科研在项目、奖励、成果、绩效考核等4项内容上对等,各类教学成果按照不低于同级别科研成果的标准进行认定和奖励。
培育卓越名师。增设“卓越教学奖”,形成“个卓十佳百优”三级教学荣誉体系,表彰和奖励长期从事本科教学并有突出教育教学贡献的优秀教师。加大青年教师津贴奖励,职称评审上给予一定倾斜,教学荣誉上给予充分肯定,并与教学成果奖分量相当。
一流学生:严管厚爱助力学生发展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以“学”为中心,就是要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当然,也要让学生有压力,做到严管和厚爱相结合。
实抓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推进各专业按照“两增两减(增加自主性、增加挑战度,减少总学分、减少必修学分)”“两合两分(跨界整合、贯通融合,分类培养、分层管理)”思路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长抓“四率”提升。将毕业生考研升学、出国(境)留学、考取公务员、师范生对口就业等4项比率作为学院年度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项目。成立两级学习指导中心,建立学院分中心工作月报制度,开设线上网络学习空间,完善线下专门自习室管理,安排研究生助教指导,开展覆盖本科全过程的学习指导与服务。
强抓实践育人。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以竞赛为核心带动实践教学,统筹“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数学建模、大赛等各大赛事,制定统一、平衡的奖励激励制度,培养敢闯会创的人才。
一流学院:奋楫创新深耕发展沃土
设立本科教育院长论坛,每学期聚焦一个主题,研讨本科教学问题,汇报本科教学改革成效,探究教学改革动向。坚持开展年度“教学月”活动,并将开展情况纳入学院年度绩效考核。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