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后勤司机田小强:两度奔赴抗疫战场的“老战士”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疫情防控能上吗?”

    “没问题,能上!”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各地防控局势日渐紧张。大年初三一早,中国人民大学后勤集团运输服务中心60岁的老驾驶员田小强一接到车队队长电话便不假思索地回答。

    可是,放下电话,他的心里开始打鼓,“疫情防控专家们都说,这次因疫情死亡的人基本上都有基础病,而自己也有高血压、痛风、右肺支气管扩张,一旦被感染很可能就回不来了,真舍不得家人,舍不得刚出生的小孙子啊”。

    “但是,作为一名高校老后勤人,关键时刻必须挺身而出。”主意一定,面对家人的劝阻,田小强不再犹豫。大年初四一早,便投入到了学校抗击疫情的狙击战中。

    年后,学校不时有从各地回来的教职工和学生,需按规定送往指定的健康观察点。寒冷的冬天,田小强整天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冒着大雪,一趟一趟地在学校和健康观察点之间奔波,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田小强毫无怨言,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学校的防控任务。

    其实,这不是田小强第一次经历这样的突发事件。2003年抗击非典时,他也冲锋在一线。在那艰难的三个月时间里,因往返定点医院,他先后被安排到中国人民大学贤进楼隔离了四次。

    他清楚地记得,母亲得知他被隔离后,十分担心他的安危。边哭边在电话里说:“你总是这么傻呀,为什么要往前冲,你不知道危险吗?那是要命的!”

    “放心吧,我会做好个人防护的,等着我平安回家……”他不停地安慰老人家。

    2020年3月,在新冠疫情平稳后,他又被安排到贤进楼隔离。田小强幽默地说,“我又回来了。”

    抗击非典时,田小强一共住了30多天;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他又住了半个月。

    为什么要一次次挺身而出?田小强回答,“总归都是为咱大学不被传染,为了咱们的学校,为了咱们的教师员工和学生们,即使倒下了,我也是光荣的!”

    1979年,田小强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修建处工作,从和灰工人干起,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改做过仓库保管员和采购员,后勤集团成立之后他开始担任专职司机。从19岁到60岁,田小强在人大的后勤岗位上工作了41年。

    在车队工作的这些年里,他参与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国庆60周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等多次重要运输服务任务。

    他常常说,“在学校开车,我代表的是我们后勤集团;出了校门,我代表的就是中国人民大学,一定要注意自己一言一行,为学校争得荣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