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嘱托 谱写高等教育新篇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增强特色意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建设一流大学,不仅要有外显的“形”,更要有内在的“魂”。要根据我国大学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制度特点和时代要求来探寻,在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上下功夫。要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探索并完善立体多元、行之有效的中国评价标准,着力破“五唯”。

    增强世界一流意识,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高举教师教育旗帜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程建平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并发表“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几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进行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面向“十四五”,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在“定向培养”“精准培训”两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出创新举措。

    一是以师范生招生、培养、输送改革为牵引,扎实做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

    一方面,实施“志远计划”,遴选“乐教适教”的好苗子。学校依托珠海校区,面向中西部地区招收选拔基础教育人才,已招收近900名公费师范生和定向就业师范生、600余名教育硕士。去年,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启动了“志远计划”,面向当时尚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定向招收师范生,共录取147名学生。

    另一方面,实施“启航计划”,激发“长期从教”的行动力。2014年以来,学校共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输送了7800余名人才,其中4100余人扎根中西部地区。去年起,学校筹资实施“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对赴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一线任教的毕业生进行专项奖励,构建“帮扶”机制。去年,到县级及以下基础教育领域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是过去5年平均数的2倍。

    二是打好“线上+线下”“能力+学历”组合拳,广泛开展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精准培训。

    深入落实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打造教师“赋能”机制。2014年以来,学校通过“国培”等各项培训任务,累计培训教师、校长园长、教育管理人员、科研人员130余万人次。同时,强化对“三区三州”、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对口帮扶地区的教师培训力度,开展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培训幼教点辅导员近4000人,覆盖11个县的1500余个教学点。接下来,学校将面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重点是832个脱贫摘帽县的教师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

    开展质量监测评估,为教师发展把脉问诊、开出良方。教育部依托学校成立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经过多年探索,中心构建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并发布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接下来,中心以及学校的国家高端智库将重点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进行跟踪监测和深入研究,为精准开展教师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激发教师互帮互助、自我发展的活力。为提升全国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师德素养,学校2014年启动实施“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此外,学校积极建立协同创新平台,依托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工作研究会打造“强师在线”公益平台,整合600余所高师院校附属学校资源,面向全国832个脱贫摘帽县全体教师公益开放。

全面开启新百年卓越之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熊四皓

    2020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我校建校100周年。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全面推进人才培养、人事制度、科学研究、内部治理四项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

    抓贺信精神落地,学校政治建设达到新高度。学校坚持抓好贺信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是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贺信精神广泛学习。收到贺信当晚即召开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当天即把贺信精神融入建校百年纪念大会,并面向全校师生和全球校友云端直播。二是以贺信精神全覆盖宣讲提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坚强自信。校领导集体备课、逢会必讲,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典礼仪式全面贯穿结合融入。三是以连续过硬举措激发出干事创业的强劲动力。学校党委把贺信精神贯穿党代会筹备召开、“十四五”规划制定全过程,在全校凝聚形成了卓越、改革、创新、开放、融合五大发展共识,制定实施了72条落实举措并定期开展“销号式”督查督办,大力实施十大行动方案。

    抓杰出人才培养,师生成长发展呈现新气象。学校党委坚持以贺信精神引领抓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着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一是持续筑牢人才高地。推出了个性化助推教师发展的系列政策,稳引培各项举措扎实落地,2020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数量再创历史新高。二是瞄准杰出人才培养发力。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广泛建立人才培养特区,小卫星班、机器人班等特色班广受欢迎,航天国防就业人数比2019年增长43%,选调生人数增长64%。三是疫情倒逼形成了线上教育教学新模式。学校党委引领1000余名教师及时调整2578门课程教学计划,“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在线教育经验在联合国专题研讨会上做交流分享。

    抓国之重器打造,服务科技自立自强体现新担当。学校党委主动担使命、谋未来,激励师生为提升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再立新功。一是强支撑。强化“大师+团队”政策导向和激励保障,优化重大项目团队管理形式、自主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引领支持更多人才集智攻关。2020年学校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火星车主被动复合式移动系统被“天问一号”采用,形状记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实现在轨可控展开,嫦娥五号月面采样任务圆满完成。二是强转化。创新“学科团队+区域研究院或国家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模式,启动打造国内首个精密超精密制造产业集群,学校有效发明专利累计突破千件。三是强布局。瞄准未来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在超精密、高效紧凑空间核电源、深空探测、无人系统、激光核聚变、卫星互联网等方向超前部署,努力实现国之重器新突破。 

牢记嘱托坚定不移走应用型办学之路

闽江学院党委书记 叶世满

    1990年至1996年,习近平同志曾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在闽大时,习近平同志就坚持“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导向。他强调,闽大是职业大学,学校性质本身决定了要注重强化技能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把每一位学生造就成多功能应用型人才;闽大学生应当学好科学知识、学好理论,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工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才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他指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应用型办学。2002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同年9月搬迁到大学城。学校的专任教师从1990年的80名增加到1013名,全日制在校生从960人增加到1.6万人,从9个大专专业增加到66个本科专业,已成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和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闽江学院考察调研,充分肯定了学校在坚持立德树人、应用型办学、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总书记还饶有兴致地察看了学校“三创”教育成果展示。在了解到闽院师生为寿宁县下党乡量身定制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扶贫旅游规划后,他很欣慰。“闽江学院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但办学方向一直在沿着过去的路子走”,总书记的肯定让我们深受鼓舞、倍增信心,我们将坚持应用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应用型高质量人才。

    3月25日以来,学校已组织召开多场教育思想大讨论,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三点:

    一是传承好传统。牢记总书记历来重视立德树人的嘱托,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站位,始终把立德树人摆在各项工作首位,以习校长亲力亲为抓教育、亲力亲为抓育人的优良传统厚植育人底蕴,做好“三全育人”的各项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扛起接力棒。牢记总书记亲自为闽大确定的办学理念,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不贪大、不求全、不跟风,坚定不移走应用型办学之路,着力在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在立德树人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取得新成绩。

    三是当好排头兵。牢记总书记“适应社会需要”的嘱托,以扎根祖国大地办大学的使命担当,不断提升产教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福建篇章”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当好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需要、服务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努力建成区域一流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西藏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欧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