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此外,多所试点高校还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阶段性考核与动态进出机制。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考核小组将依据学业成绩、课外研学情况、综合素养、学术导师意见等综合考核,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学生应退出“强基计划”,转入该专业或相近专业对应的普通班级继续培养;同时新生入校第一学年后,也会在普通班学生中选拔适量优秀者进入“强基计划”。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后,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尽管“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亮点颇多,但有关专家仍提醒,要跳出教育教育,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绝不仅是教育一家之事。这既需要教育部门和高校在招生办法和培养方案上给予政策的支持,也需要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形成合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基础学科人才吸引力不强的问题。

    “由于基础学科就业不明朗,学生进入项目之后不能转专业,加之培养周期较长等现实性因素,一些有突出天赋的学生可能就此对‘强基计划’望而却步,这一点是不能回避的。”阎琨建议,相关部门应当创新顶层政策,根据需求采取“订单式”培养,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在出口环节提供一定的保障措施。

    “‘强基计划’要探索一条中国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任重而道远。要想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基础研究,光靠‘强基计划’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一个教育领域的小切口。要想撬动起更大的社会变革,还需要规划、财政、人社、科技等多部门协调合作,加大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切实提高基础学科研究人才的待遇和地位,全社会一起守护这些天才少年们的报国之心。”陈志文说。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