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热土上的红色故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红军女卫生员铜像
本版图片均由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提供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这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结合即将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历史渐行渐远,精神光照千秋。遵义会议、娄山关战斗、四渡赤水、乌江渡战斗……行走在黔北这片历史文化深厚的红色热土上,处处都能听到发生在这片革命圣地的红色故事。

    苍松翠柏慰忠魂,枝枝白菊寄哀思。在遵义市红军山中有一座铜像,定格了一名红军女卫生员左手怀抱小孩,右手端着汤匙喂药的瞬间。红军山中没有庙,很多老百姓却自发前来上香,他们将这位女卫生员尊称为“红军菩萨”。其实,铜像中女卫生员的原型是一名男性,他叫龙思泉,出生于广西一个中医世家,参加过“百色起义”,1935年初随部队长征到遵义。当时附近正在流行伤寒病,龙思泉挨家挨户给老乡看病,挽救了不少伤寒危重者的生命。老乡们都说,红军里有个能为干人(穷人)治百病的女神医。一位家住松木岭的农家孩子,因父亲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听说在遵义的红军医术高明,而且免费为老百姓看病,就从10公里外赶来请红军医生为父亲看病。经请示营部领导,龙思泉背上药箱随前来求医的孩子赶往远乡为病人诊治,使患者病情得以缓解。龙思泉正准备归队时,晒谷场上聚集来许多求医问药的村民,他又继续给大家看病,直至带去的药物用尽,他只得告知病人治疗方法和中药配方,第三日才回到部队驻地。到了驻地,龙思泉发现部队已经转移,赶紧根据房东递给他的部队首长留下的纸条,往部队出发的方向追赶,却在途中于遵义城南重要关口桑木垭附近被反动武装残忍杀害,年仅18岁。村民把龙思泉的遗体葬在桑木垭路边向阳的松树林里,因不知道他的姓名,就在碑上刻了“红军坟”三个字。“红军坟”建好后,很多老百姓来烧香祭拜,当地国民党政府多次想把“红军坟”挖掉,都被乡亲们保护下来,甚至白天被铲平,晚上又被重新堆砌起来。挖坟和保坟的斗争一直持续着,直到遵义解放。

    1953年,遵义市人民政府修建红军烈士陵园时,将“红军坟”迁人陵园,第三军医大学还做了一尊红军卫生员的铜像安放在墓前,人们尊敬地称之为“红军菩萨”。

    时时回望,才能初心不改。龙思泉走了,但英雄的精神在红色土地上绵延,书写着穿越时空的信仰答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