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等院校在地国际化的新范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博雅,从此开始;通识,由此重培。人文素养、通才积淀、培育完整的人(well-rounded person)。

    文理,由此贯通;人格,由此塑造。技术与人文并重,心灵与智力并齐,关注个体成长,唤醒每一个不甘平庸的有趣灵魂。

    书院,由此回归;心灵,由此丰富。教学相长,朋辈互助。物理空间与心灵空间无限连接,归属感与共同体意识油然而生。

    视野,由此开拓;精英,由此打造。国际视野得以开拓,跨文化理解不断赋能,时代新人由此走向未来。

    一所国内高校鲜有的每名学生选修不同“课程包”的书院式文理学院。

    一位在应用型高校中践行博雅教育的先行先试者。

    一个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新范式。

    ——晋中信息学院远景学院由此打开

    来到山西太谷,站在晋中信息学院艺术大楼顶端的观景台,举目南眺,一座田园风和工业风相结合的小院里,上世纪80年代的水塔扶摇而上,赫然印着——“远景学院”的地标名片。小院有着陶渊明“归田园居”式的返璞归真,被特意改造的工业风点缀其间,整个学院响彻着现代与古典的合奏乐章。青藤和刺竹是远景学院的象征,寓意着学院植根传统、永葆青春的生命意志,西式喷泉和“LOFT工业风”的现代装潢,赋予小院兼收并蓄的开放气质。在这里,东方与西方相遇,传统与现代交织,共同奏响博雅育人的远景之歌。

    没有钢筋,没有混凝土,一排中国梧桐填充了小院西外墙。梧桐树上有一窝雏鸟,争先恐后爬上101教室的天窗,透过窗户,它们看到了一群学生席地而坐,背诵吟唱:“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室里正在进行论语导读和古琴欣赏课程的交叉授课,田海花老师与身穿汉服的学生们,怀揣古书,由每名学生认领一个孔子弟子的角色,还原孔子当年杏坛布讲的情景。杨丽佩老师让一部分学生把古琴挪到了教室,即兴为论语课诵读伴奏。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学生通过琴操训练,为古文诵读增加了仪式感,也增加了新鲜体验。同样的教学创新,可以发生在远景学院许多门跨学科交叉融合的通识课程教学中,分别来自社会学和传播学的马杰和葛乔老师联袂执教的“传播、文化与社会”课堂上,学生围坐一堂,像一场交互性极强的“Live Talk”。这样的课堂没有疲劳,只有兴奋点迭起。每一堂课,都应该是一次学生的生命运动。只要你足够投入,通过师生之间有温度的讨论,就能唤醒卓异;有激情、有创造力的管理者往往起步于自己的探索性课堂。这是远景课堂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六化一制+共同体”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精英人才培养如何实现?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如何成就明天需要的人才?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晋中信息学院于2012年5月起,结合国际国内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成功经验,集聚全校优势教学资源,在国内应用型高校中较早突破以专业教育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均质化人才培养瓶颈,改变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大批量”培养模式,学院将欧盟罗斯福学院等知名文理学院的办学实践与中国内陆应用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六化一制+共同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六化”为小班化、个性化、多元化、精英化、国际化、动态化;“一制”为导师制,即率先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实施全程导师制,陪伴学生成长。“共同体”是因师生之间、朋辈之间通过物理空间与心灵空间极高频次的互动而形成的浑然天成的生机勃勃的小型学术共同体。

    书院学院共筑心灵港湾

    美国人用自己的想象赋予文理学院某种特定的形象:小山丘上常青藤环绕的小城。更有学者在有关美国文理学院的专著中,开篇第一章即以位于荒野(be in wilderness)为名,传神地描述了早期美国文理学院的选址特征。这种位置选择与我国宋代的书院非常相似。许多文理学院的创办者都选址于与世无争的小镇上,他们认为学生的学术成就与居住环境密切相关,小镇静谧而优美的风景可以塑造学生品格,优良的住宿环境有助于调适身心。远景学院的主教学场所——右岸书院选址在人迹罕至的乌马河畔,远离喧嚣,有利于学生专注于学习,而小的环境将使人与人交往更为密切。

    单独为远景学院学生配备的右岸书院住宿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物理与心灵空间。配有宿舍、厨房、洗衣房、辅导室、图书室、阅览室、会客室、健身房、瑜伽室、台球室、心理辅助室、情感宣泄室、书院办公室、导师值班室等多种功能间,环境设计怡心悦目,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给学生“Home away from home”的感觉。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有很多机会与教师或朋辈交流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小型学术共同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全程导师陪伴学生成长

    在远景学院,每名学生都配有两位指导教师,一位是学业导师(Academic adviser),一位是辅导员,分别管理学习和生活两方面的事务。辅导员、导师成为学生4年大学生活的课程组合顾问。学习教练、学业导师、心理和情感顾问以及社会生活的全程顾问促进学生在学业、生活和活动等方面的成长。

    学生从入学开始,导师为其整体规划,在导师的跟进和指导下落实到每一学期、每一星期、每一天的学习实践中。除学业规划外,每位导师以“一对一”和“一对多”相结合的形式与学生展开交流。以书院为平台指导展开诸如读书分享会、地域文化交流会、电影鉴赏会、境内外升学经验分享会、模拟面试会、校友云端连线、师生共膳日等特色活动。

    1704班辛智慧同学的母亲在写给学校的感谢信中这样说:“想想孩子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很满意,在山西有这样一所大学、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在陪伴着我的孩子。孩子在学校,不仅要学习专业课,还要接受通识教育。我们只怕孩子变成一个无趣的人,怕她眼睛只能看到学习,变成一个不懂生活乐趣的人。”1701班陕雪囡同学的母亲也表达了心声:“我们作为家长,很感谢远景学院。这里有小班教学、社团活动、生存挑战、志愿者服务、领导力培养……我们家的女儿还参加了大艺团的小提琴演奏,每次发回照片和信息都是那么的开心,这些离不开辅导员和老师的悉心呵护。” 

    多元汇聚达到文理互融

    博雅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单一的知识或职业技能,而在于提供内容广泛的课程,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一个人“能胜任任何职位,并容易掌握任何一门学科”。

    在与晋中信息学院“四位一体双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保持一致的同时,远景学院课程体系更突出了通识课程教育核心地位。通识课程修读要求占到了整个培养方案修读要求的60%以上,分核心课程、人文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四大板块,这些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和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角色,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使他们能够把在其他具体学科计划中学到的知识放到这个框架中,了解这些知识和他们的生活乃至他们所面对的世界的关联。同一课程、同一课堂、同一研讨题目可实现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多元观点的交汇与争锋,对跨学科意识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7年3月,由远景学院财务管理、软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行政管理、食品安全、英语等跨3个年级、7个专业的30余名学生组成的Enactus创行团队获得全球工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的主导企业——诺维信的生物教育创新项目专案,成为全国45强之一;同年4月,这支初出茅庐的团队更是一举夺得在郑州举办的晋冀蒙区域赛一等奖,并获得“最多元化团队奖”和“最佳队长奖”。在首次组团参赛精彩突围的基础上,远景创行团队一气呵成,接连于2018年、2019年二度和三度斩获此项赛事的区域性与全国性奖项。这是远景学院多元化汇聚、跨学科交叉取得突破的经典案例。

    精英定位淬炼卓越领导力

    远景学院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围绕这个问题,中国新商科教育集团董事长彭鸿斌博士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他们不是技工,他们也不是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高级工程师,他们是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领导者,有专业知识背景并能够管理专业人员的领导者。”围绕这一目标,远景通识课程体系自2012年立院初即率先纳入本科层次的MBA核心课程教学,连续6年在社会科学板块提供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领导艺术与战略思维等课程供学生修读,并以“远景会客厅”“大咖进课堂”等多种形式力邀企业一线管理者与学生展开互动,架设起课程学习与真实职场之间的交互与递进,旨在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都具有基本的管理知识与素养,为他们最终走向管理岗位铺设基石。

    在以领导力相关课程教学为输入的同时,学院以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交互与递进为实训,从覆盖所有课程的小组项目化学习中轮流担任小组长,到校内完满教育极高频次的参与、组织和领导,再到2017年首次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提供志愿服务,53名学生的出色表现为学校赢得2018、2019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协办单位,独家提供全程志愿服务。2020年5月,远景2018级学生张秋悦成为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山西)第八届主席团7名成员中仅有的一位来自独立学院的同学,这些都是远景学院精英化定位,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交互递进、孵化沟通、协作组织所结出的丰硕果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