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深山的一场教育变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木兰实验小学学生在操场上快乐玩耍。本报记者 周洪松 摄

█党旗下的教育故事

     从河北省承德市区出发奔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一路爬坡,刚过茅荆坝隧道,高速公路两旁漫山遍野的野杏花陡然不见了踪影,但山巅坡头花木的腰身已经变得柔软,丽日长风飞莺,深山里万物萌发勃勃生机。

    汽车在山谷间穿行,两个半小时后抵达“推动一场波澜壮阔的学区建设热潮”的起始学校——围场县朝阳湾镇木兰实验小学。时值课间,孩子们在铺着人造草皮的操场上尽情玩耍嬉戏,欢声笑语在校园里回荡。

    “当年那场变革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但更是困境中寻出路的奋力尝试。打破乡镇行政区划实施学区制管理,在全国尚无前例。”校长王世杰心生感慨。

    2002年5月,财政部为了研究“普九”后基础教育的投入方向,分别投1300万元在城市和农村各建一所寄宿制小学作为研究基地。位于燕山深处的朝阳湾镇小拨小学成为农村小学试点,新学校被命名为“木兰实验小学”。

    次年秋天,学校建成使用,问题出现了。当时,即便把朝阳湾镇20公里以内的8所村级小学全部划归进来,仍不能达到1500人的设计规模。于是,县教育局与相邻的杨家湾乡沟通协调,把该乡离木兰小学最近的邰家湾小学合并到木兰实验小学。

    由此,第一次合并跨乡的村小正式诞生,成为打破乡镇行政区划实施学区制管理的开始。

    “如此改革后,优势马上凸显。”县教育局副局长姚学军还清楚记得当年学校从内到外各方面的变化: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专业教室、图书室、学生宿舍、食堂,各种教学仪器、文体器材等一应俱全,全部达到国家一类小学标准;校长从原有9位村小校长中竞聘产生,短短时间,他已带领全校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研发了40个“草根课题”;45名教师从当地原有的72名教师中优中选优,并实现专任化;学校开齐了语文、数学、科学、音、体、美等全部课程,一年级有了英语课,中年级开了计算机课,教育教学水平迅速提高……

    “对于我们而言,这就是一场困境中的突围。”如今已经退休的半截塔学区中心校原校长彭海同样感慨万千。围场县地域面积大,村落分散校点多,“仅半截塔乡11个行政村就有17所小学,大都为复式班教学,学科教师缺乏,课都开不齐,乡中心校组织教研活动往往力不从心,哪里谈得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后来,在探索协作区模式一年多后,当地正式开始实施学区建设管理。相邻的燕格柏乡、下伙房乡和半截塔乡建成半截塔学区。校点重规划,资源汇集再布局,“原有问题迎刃而解”,学校管理顺畅了、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了、教师干劲儿更足了,种种变化,让关心教育的父老乡亲纷纷挑起大拇指。

    “成效显而易见,推广顺理成章。”很快,这种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的教育学区制改革在全县铺开,继而在全市、全省推广,全国各地前来学习的考察团络绎不绝。从此,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2009年,承德市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2012年,围场县高标准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省级验收;2013年,率先通过国家级验收。2018年,随着双桥区(含高新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承德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部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这一过程中,学区建设改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全市各县区已正式开始向优质均衡目标迈进。新时期必然会产生新问题、新矛盾,继续创新思维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们始终锚定的目标。”承德市教育局局长王成军说。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