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双”人才培养体系 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在乡村振兴任务面前,知难而上、积极探索,于2019年8月,与重庆市秀山县政府部门达成共建共识,异地成立该校二级学院——秀山电商产业学院。该二级学院的建成是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地方产业实际情况,瞄准地方乡村振兴实际所需,提供全方位的“定制服务”,并在电商学院的运行中探索形成“六双”人才培养体系,扎实开展精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它的完成需要调动各种要素,全方位系统实施方能取得成功,在这个系统工程中,“人力”要素十分关键。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结合乡村振兴所需,定制服务,送教上门,针对学员的特殊性,确保了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也确保了为地方乡村振兴培养合格的“人力”要素,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职业院校为乡村振兴提供育人服务时所采取的措施。

    措施一

    校政企联合,打造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职业院校传统的“一元主体”模式难以将学校优势教育资源和地方企业生产经营资源进行整合,进而不能组成紧密型的实体。再加上,要动员地方社会人员以及在职人员排除家庭和生活的干扰,投入到学历教育上来,单靠学校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提倡,并且给予一定的帮扶和资助,这一工作方能得以开展。在实践过程中,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与秀山县政府部门根据产业特点,建立秀山电商产业学院,对开展“双主体”育人机制进行探索。双方通过签署合作协议,明确权益与责任,统筹学校和政府部门人才培养的管理、师资、技术、实训基地、教材、课程各类资源开展人才培养。同时,学校还借助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面的教学优势,将现代学徒制“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运用于电商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同时,校企“双主体”共同商议,制定并出台了“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管理办法(试行)”“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高职扩招学生教学管理办法(试行)”“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学生日常管理办法(试行)”“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招生就业管理办法(试行)”等“1+3”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学校与秀山县政府部门的长效合作机制和高层沟通机制。校企“双主体”育人,打破了学校“一元主体”办学模式,实现了校企双方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生产、共同经营、互利共赢。

    措施二

    校政共建,建造政校“双基地”育人环境

    电商产业学院以服务秀山电商产业发展、联合培养电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办学宗旨。秀山电商产业学院的建设依托于秀山县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秀山县电商产业园的产业支持和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的师资等教学资源支持。电商产业学院依托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学校人才培养基地和秀山电商产业园实践基地,打造产教对接的“双基地”人才培养环境,实现了教学与产业的无缝对接。

    措施三

    招生招工一体,实施学生(徒)“双身份”角色认同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生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年龄结构以及学业要求,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实行学校招生录取与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进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学校与合作企业根据电商产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确定学徒培养岗位与岗位等级,共同组建教学班级,电商产业学院探索实施“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徒)既是产业园区的企业员工,也是学院的学生,学徒培训、实习结束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实现学徒制班级“招工即招生”的学徒一体化培养,实现学生(徒)双身份。

    措施四

    立足产业岗位(群),建立工学“双任务”教学内容

    电商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是学习驱动下的工作和工作场景中的学习相融合的过程。学生(徒)的工作和学习都立足于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或岗位(群)。“双任务”教学内容的确立是由校企共同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确定的,根据电商产业链条的动态发展,由校方牵头,专业带头人负责,相关产业、行业、企业专家参与,通过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在专业核心课程中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构建职业化课程体系和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内容,打通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壁垒,实现学习工作“双任务”育人机制。

    措施五

    组建导师团队,落实“双导师”队伍建设

    电商产业学院学员身份特殊,学习任务、学习诉求和学习场所也异于传统专业学生,因此在导师配备上也应与传统学校教育有所不同。学校为了服务好、管理好这类学员,对他们实施“校内优秀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双导师”制度。从产业园区选拔优秀高技能电商人才担任企业导师,从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择优秀教师作为专业导师。明确两类导师的职责和待遇,并且学校将专业导师的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针对这两类导师,学校建立灵活的人才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双向挂职锻炼、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政策。

    措施六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校企“双考核”评价标准

    企业是用人主体,理应成为评价考核的主体。“双主体”育人机制的建立为“双考核”奠定了基础。电商产业学院在“双主体”“双基地”“双身份”“双导师”“双任务”的基础上,实施“双考核”评价标准,企业导师基于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对学徒进行全面考核,是学徒学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徒顺利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学校专业导师根据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两种导师的考核分值占比各50%。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在电商产业学院学生考核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企业学徒岗位考核的制度,建立“双考核”长效机制,是提升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和举措。

    (本文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校乡村全科治理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国家级别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罗小娟 管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