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向心力 激发新动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吃苦挑大梁的事都是党员干部先做:最脏的厕所,党员扫;最远的家访路,党员走;盲童学管乐,党员陪;盲童春节回不了家,党员带……

    “突出党旗领航导向、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大力倡导“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一种榜样”,构建“党旗领航汇聚‘四力’”工作机制,向党建工作要教育生命力、学校发展力、干群凝聚力,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创新引领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龙梅讲堂”——

    多形式守好主阵地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龙梅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使命。

    “龙梅讲堂”是重庆南岸区第一个以教育系统校长名字命名的讲堂。以李龙梅为主讲人,区委书记、区长,区级各部门领导,区教委班子成员,各中小学书记、党员校长等参与其中,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如今,在这块阵地上,“学党史,知党恩,永远跟党走”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校长助理周远琦告诉记者,不仅校长及支委定期面向全体党员讲党课,同时还带动党员教师讲党课。学校根据党员教师的特长、兴趣,量身定制党课内容。同时,列出菜单,青年党员自主选择擅长的内容精心备课,给全体党员讲课。

    英语教师吴小林自学了法律,取得了律师资格证,他讲解的民法典深入浅出;职教部教师杜宇航,以自己从盲人学生成长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再回学校任教的经历,进行励志讲座。在党史学习中,学校还通过“故事微党课”“音乐党课”“青年党课”,观看电影、芭蕾舞剧等,让青年教师真学真懂,有反思有感悟,真正受到教育

    “年轻人就是学校的未来。”学校大力实施党建项目青年教师励志优才计划,覆盖41名青年教师。实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计划,15名教师参加全国特殊教育新课程标准起草、修订及教材编写工作,9名教师参加国家级、市级特殊教育赛课获得特等奖、一等奖。

    “十年家访”——

    提升特教职业素养

    唯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面。李龙梅带领班子成员和22名在职党员冲锋在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第一线,通过创建系列党建品牌活动,把教职员工紧紧凝聚在党支部周围,提升党支部向心力。

    2011年,学校搬迁到了环境优美的南山后开始走文化浸润、内涵发展的特色之路,以“家访”作首命题,强化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素养。

    这一做就是10年。

    李龙梅回忆,2011年暑假,十几名党员分成4个组到离重庆市最远的巫山、巫溪、彭水、石柱家访,几个小时甚至整天都花在坐车、坐船、坐摩托车上。到了学生家拍照、交流、记录,回校后把所有素材做成PPT,讲给教师们听。

    房屋昏暗、家徒四壁、无望的眼神……这些画面触动着每一名教师的心,也点燃了全校教师要为这些孩子美好明天打拼的斗志。

    据统计,这场历时10年的接力“暖心家访”,累计受访学生240余人次,覆盖重庆38个区县及周边省、市。通过家访,弥补了盲童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缺失,形成家校合力,同时也让教师接受了心灵洗礼、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职业认同,全校上下干劲十足。

    总务后勤副主任王维轶还记得,是党支部手把手带他入团入党,还帮助他学完了本科课程。从工读学校合并过来的王科,在党员周建勋的帮助下,吃苦耐劳,不讲报酬,现在不仅入了党,还成为学校总务后勤主任。

    “以身作则,干好本分,让自己成为团队的佼佼者”成为大家的共识。

    “扬帆”管乐队——

    带着盲童去远航

    学校根据盲童听觉、触觉相对发达的特点,重点打造音乐、体育、美工特色课程,在艺术熏陶、体育锻炼、劳动创造中发掘潜能,在教育中实现心理康复,让残缺的生命绽放精彩。

    以器乐教育为突破口,“扬帆”管乐队让盲童踏上了艺术之旅。

    最初,学校选了35个孩子,并给他们配对了35位教师。“凡是能拿乐器的党员、团员都在这个队伍里。”李龙梅说。

    这些教师大都是搞乐器的“白丁”,从不识简谱到认识五线谱、掌握节奏;从腮帮子都吹疼了还吹不出调,到一首完整曲子的演绎;既要不分白天黑夜练习,还要帮助盲童读谱、调声、搬拿乐器……没有坚定的毅力很难支撑下来。

    “扬帆”管乐队获得了很多荣誉,团队跨出了校门,携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等国内顶尖艺术团队,先后走进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解放军军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

    如今,学校设小学、初中、高中部,已成为集视障十三年一贯制教育、康复训练和技能培训基地于一体的学校。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