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播撒信仰火种
南阳师范学院位于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厚重的河南省南阳市,在伏牛山下、淮河北岸这片热土走出了“共产党人好榜样”彭雪枫将军,历史上曾打响过鏖战独树镇、南阳会战、三军会师桐柏、宛东战役等载入史册的经典战役。革命英烈的先进事迹在这里深入人心,革命遗址众多,文化底蕴深厚,饱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进入新时代,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选址南阳,南水北调工程所体现的人民至上、协作共享、艰苦奋斗、创新求精的民族精神和广大移民干部群众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牺牲精神在这里熠熠发光,释放出当代红色基因的璀璨光芒。
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学校用活、用好、用足地域教育资源优势,扎实推进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努力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红色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播撒理想信念的精神火种。
在田野间弘扬红色精神,用好地域资源活教材
把志愿服务活动现场变成思政课堂,让学生在田野中接受红色教育,身临其境感受红色精神,可以让党史学习教育变得更生动、可感知、有说服力。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通水6周年纪念日,学校的20多名师生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再次来到位于南阳淅川县陶岔村的渠首,在清澈的丹江水映照下像往常一样开始了环保志愿服务工作。他们一边认真地捡拾着路边的垃圾,一边向路人和游客宣讲着南水北调工程背后的故事,传播着志愿服务的环保理念和环保知识。
“6年来,工程累计调水394亿立方米,逾1.2亿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线向豫冀津调水348亿立方米,逾6900万人受益,中线水质优于Ⅱ类。累计实施的生态补水,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推动沿线绿色发展,让40多条北方河流‘喝’上南方水,华北地下水位逐渐回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志愿者用翔实的数字向大家生动讲解了南水北调工程开通以来取得的现实成就,也让在场的师生深刻体会到“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战略意义,深深感受着在中原大地一脉相承的红色精神。
学校党史教育的田野实践不仅局限于志愿服务活动,还延伸在南阳地区各个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因库”当中。广大师生在墓碑前追忆先烈,在旧址里瞻仰遗迹,在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前用心聆听党史故事、革命事迹,近距离感悟革命先烈的红色精神,把党史看在眼前、听在耳边、记在心里。
在彭雪枫纪念馆,重温彭雪枫将军跌宕起伏的革命生涯,在光影中穿越时空,感受彭雪枫将军一生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丰功伟绩,感悟着他“雪酿寒石苍皆白,枫竞霜后叶先红”的革命气概,缅怀革命先烈彭雪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中国革命胜利建立的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
在桐柏革命纪念馆,参观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行署旧址,通过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再现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斗争历程,切身体会到桐柏英雄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叹服于前仆后继的革命烈士为谋取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丰功伟绩,让广大师生更加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在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深入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感受雷锋战友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矢志不渝传播、实践雷锋精神的感人事迹,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生无愧为雷锋战友”的铮铮誓言。进一步激发着广大师生参与志愿服务、奉献爱心、传递爱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播撒红色火种,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南阳师范学院在不断加强传统思政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多措并举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用课堂教学播撒红色火种,点燃学生信仰之光,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在思政课程建设中,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以河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为抓手,打造思政课改革创新“升级版”,全面推动新发展阶段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用行动践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具体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返校第一课”中,与全校师生一起学习抗疫医护人员先进事迹,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教育引导学生要通过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民族精神凝聚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在砥砺前进中勇于担当作为,在不懈奋斗中书写精彩人生。
学校大力实施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建设,打造以5门思政必修课为主体、22门“课程思政”立项建设课程为骨干的课堂思政教育同心圆,依托南水北调精神研究院、冯友兰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发展研究所、基层治理研究中心、公益慈善及公民道德建设研究所等5个研究院所科研平台,深入挖掘豫西南地区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红色资源,收集南阳籍革命先烈、历史名人、现当代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凝练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模范人物的故事等,着力将红色基因有机融入思政课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体系之中,在课堂中播撒红色信仰的火种。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学校制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13项育人体系建设方案,突出重点、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以经费资助提供教学改革保障,促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同时,通过定期召开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总结成效、分享经验,组织公开课观摩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升,以对标“金课”建设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样板课建设。
目前,学校被确立为首批河南省本科课程思政示范高校,“大国工匠”“健身气功·八段锦”“给排水工程结构”等6门课程被认定为课程思政样板课立项建设,《大国作家》被列为“十四五”规划教材支持建设,“大国系列”课程被作为河南省特色课程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在校园里感受红色文化,如沐春风中浸润成才
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的南阳师范学院,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坐落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四圣”之乡,毗邻的南阳卧龙岗是“千古人龙”——诸葛亮当年躬耕之地,在校学生也因此得名“卧龙学子”。
德育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课堂内,还应该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如沐春风中浸润成才。学校始终坚持在点滴中立德树人,在浸润中引领成长,把爱国、科学、奉献、奋斗等红色精神蕴含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帮助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铸就“卧龙学子”特有的优良品格。
校园文化活动品牌“道德讲堂”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该项目以文化育人为根本,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以“立人、塑魂、筑梦”为主题,针对大学生在校不同阶段特点,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厚植道德情怀,筑牢精神之基,争当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抓住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广大青年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过持续深入的教育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学子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
“爱在宿舍”心理文化育人工程获得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该工程以“快乐、和谐、进取”为主题,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为目标,以宿舍为微阵地,明确校级—院级—班级—宿舍“金字塔式”培训和督导责任,通过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化解学生心理危机等内容,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全面发展。
举办“传承经典、立德树人”国学系列讲座,以明经诵典为主要手段,让“卧龙学子”在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涵养气质、陶冶性情,以达到传承文化、涵养学术和敦厚学风的目的。学校选聘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方面具有较高权威的专家、名师担任主讲教师,积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时代价值,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
音乐学院师生编排的经典民族歌剧《白毛女》在学校上演的时候,700多人的音乐厅座无虚席。演员们通过动情的演出,再现了经典故事,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反抗剥削和压迫,最终翻身做主人的历史功绩,用经典红色作品生动回答了“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政治命题,给师生带来了一场红色经典的文化洗礼。
在深入推进党史教育、迎接建党100周年的历史时刻,今年也恰逢学校建校70周年校庆。党史、国史、校史都是生动、鲜活的思政教材,都是传承红色基因、播撒信仰火种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推手。在下一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学校要将党史学习和校史教育有机结合,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元素,追寻知名校友的红色足迹,把历史积淀和时代精神融会贯通,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南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卢志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