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以德育人
■陶继新论道名校系列之三十七
韩珍德,原山东省胶州市向阳小学校长,曾任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理事、北师大校长培训中心特约专家,荣获青岛市十佳优秀校长、劳动模范、专业拔尖人才和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十佳校长等称号。2008年内退以来,韩珍德踏遍我国除台湾、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份,与上千名校长一道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向内涵发展的路上行走。
对于许多中小学校长来说,韩珍德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在担任山东省胶州市向阳小学校长期间,他所取得的成绩,迄今依然在教育界广为流传。而后在学校文化建设之路的创意与设计中,既彰显了他超越常人的智慧,又在全国300多所学校留下了非同寻常的文化印迹。
智慧选择
当年52岁的韩珍德内退之时,经验丰富,精力充沛,且拥有全国名校长等荣誉与锻造向阳小学走向全国名校的实战阅历。高薪应聘一些中小学民办名校,曾一度成为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
可让很多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婉拒了高薪,心无旁骛地做起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设计工作。
在其长期的办学历程及考察众多名校的过程中,他发现名校之所以成名,其核心元素是优质的文化建设。
不少学校希望跻身名校之列,于是便在硬件建设等方面大动干戈,可是,由于缺少了文化的含量,依然在名校的外围徘徊。
有的校长也知道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还请来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设计公司为其出谋划策,甚至大兴土木。可韩珍德发现,尽管有了某些文化的符号,可从本质意义上说,由于对学校的本质属性知之甚少,只是用模式化的套路进行模式化的设计,其结果当然是不能真正走进优质学校文化建设的理想境界。
好多个夜晚,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虽不能说天将降大任于自己,却有一种使命感挥之不去。
下定决心走向专业学校文化建设之路,这对于他来说,既是轻车熟路,也是一个挑战。
说其轻车熟路,是因为他担任校长的几十年间,几乎每天都在做着与学校文化建设相关的事情,对于如何进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他是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的。
说是一个挑战,是因为目前全国大小不等的学校文化建设公司有很多,自己单枪匹马,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也绝非轻而易举之事。
“不难要我干什么?”这是韩珍德脱口而出的一句口头禅。
于是,青岛亚龙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他成了这家公司的首席顾问。
13年来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与设计,并非全是打破原有学校既定的办学理念另起炉灶,而是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进行学校特色的定位创新。例如,青岛嘉峪关学校的“枫叶红了,我长大了”作为学生的成长文化,从胶州市少海小学提取校名中的首个字再行组合而成的“少存壮志,海纳百川”的校训,以及用水文化作为主线突出学校的特色等。当不少校长苦于难以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时,这位长期行走在我国教育战线的实践者韩珍德,应邀到校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校长与教师意见,然后形成适合该校学校文化建设的构想。这种工作精神与超越常人的智慧,让校长与教师们心生敬佩又感动不已。所以,他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风格的学校文化建设之路,而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理性思考
对于什么是学校文化,它的核心要素有哪些,韩珍德可谓如数家珍。这不只是因为他在全国各种各类中小学校有过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战经验,还因为他就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所以,他的话语多能切中肯綮,有时只是寥寥数语,便将某些核心内涵呈现出来。
他认为,学校是文化的圣地,所以,即使是物质文化建设,也不能只关注学校环境之美,更应当关注何以让环境摇曳出文化的景象。即使一座假山、几条小溪、一座雕塑、各色树木等,置身于学校之中都应当有着文化的气息。
对于制度文化建设,韩珍德发现,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不少制度,甚至装订成册或挂在墙上,却成了一纸空文。所以,他在设计制度文化建设的时候,不但要与学校领导深入交流,还要走进师生之中,研究所在学校应当构建什么样的制度,而从其构建之日起,就要思考何以内化于师生心里。因为没有内化于心,就难有外化于行。文化的要义之一,就是以文化人。通过制度之文,来化师生之心,进而有令而行甚至不令而行,并形成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当师生敬畏制度,以至习惯于制度约束,甚至以此为美的时候,制度才真正升华为了制度文化。
韩珍德认为,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之本,由校训、校风、学风、教风、校长寄语、教师誓言、学生口号等构成。其核心不在于文本之美,而在于久贮存于心里的那一道精神风景。想想当年的西南联大,学校硬件设施简陋,可是蓬勃于师生心里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却是无处不在,进而形成了一种巨大的能量。一所学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几乎无一不是具有精神文化含量。师生们身处其中,就会不由自主地为这种文化气场所感染,诚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当然,精神文化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韩珍德在有限的时间里,也很难让一所学校迅速崛起。可是,他在构建向阳小学精神文化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人心的价值。所以,他在为学校构建精神文化的时候,特别告诉校长和教师,让他们知道这虽然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可如果通过持之以恒的润化,这种精神就会走进师生的心里,形成一种属于自己学校的精神氛围。只有这样,学校文化建设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量。
案例分享
韩珍德不但从理念上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思考,而且在其担任校长时就已珍存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专业从事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之后,更是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并且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案例一: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小学的3HE主题文化设计
胶州市三里河小学,是一所地处农村的学校。如何让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他曾有过一段深入的思考与探索的路程。
韩珍德认真地研究了三里河小学的地域文化特点,发现与学校比邻的三里河文化遗址,是胶州文明的发祥地,并有着4000多年的文明史。其中在这里流传着一些感人的故事,而且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有着勤劳质朴和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怀。这些可贵的品质,到今天依然闪烁着精神的光芒。同时,三里河人在继承先人优秀品质的同时,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踏着时代的节拍,不断地创新求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在调研与思考之后,韩珍德便依循“寻历史之根—谋发展之道—创时代之先”的思路进行文化设计,从而显见了历史文化的厚度和新时代的创新意识。
他到学校之前就已了解到这所学校不久前由4所小学合并而成,此前各校教师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教学水平等不尽相同,如何在较快的时间里,将人心聚合在一起,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经过反复思考,韩珍德确立了“思河之源、聚合之力、成和之美”的3HE文化教育品牌。
思河之源重在传承三里河文明。在物质文化建设层面,以3HE教育文化为基点,以三里河水相为文脉,让身处其间的师生们犹如置身于一个具有大河印记的文化馆。同时,在韩珍德的指导下,学校成立了三里河文化少儿研究院,筹建了三里河文化展馆,开辟了“胶州大白菜”实践基地,开发了“风物三里河”学校课程,形成了以三里河为轴线的校本课程体系,还成立了陶艺、剪纸等具有民族文化印记的32个社团,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传承三里河文化的美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