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准警务化育人”模式见实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打开2020年浙江省普通本专科高校国家奖学金特别评选结果,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安防学院”)2018级安全管理技术专业学生陈侃赫然在列,他在全省各高校推荐的60余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10名高职高专院校国家奖学金省级特别获得者之一。安防学院实施的“准警务化育人”模式,让陈侃这名退役复学的大学生如虎添翼。陈侃入校以来,不仅学习刻苦,智育、综合素质考评成绩位列专业之首,担任学校学生教官团团长、学生会副主席,而且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防教育、征兵工作等社会志愿服务等,彰显安防学院“准警务化育人”模式磨砺学生成长的独特优势。

    当前,各高校形成了不同的育人模式。安防学院从2013年建校伊始,就根据学生特点、专业特色、警务资源(与温州市人民警察学校一体化办学),确定并实施“准警务化育人”模式。学院坚持以“学警风、严管理、重实践、强素质”为实践途径,以严格规范管理,强化学生行为养成,真正践行“崇德尚能 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塑造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8年的实践过程中,安防学院做到了“三个坚持”,确保“准警务化育人”模式开展卓有成效。

    顶层设计

    坚持贯彻“大思政”理念

    “准警务化育人”模式是学生教育管理上的创新,在顶层设计上,要从“大思政”的视角,统筹育人资源,明确育人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育人品牌。安防学院把“准警务化育人”模式作为办学和教育管理的特色之一,把特色化的育人成效作为检验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形成“九牛爬坡,个个使劲”的育人链条。

    “准警务化育人”模式课程设计以专业课为基础,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群为辅助,该课程群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其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着眼提前介入,心理健康教育课重在价值引导,就业指导课提供求职技巧,创新创业课注重能力培养,4门课程全程融通、梯次进入,保证整个生涯发展教育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伴随学生成长成才每一个阶段。课程群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美德“三德”育人,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联动的系统性培养机制,加强自我认知、人际沟通、自我调节等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化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结合起来,担负起新时代赋予中国青年的光荣使命。

    在教学环节上,安防学院实施课前报告、课后整理,突出准警务化闭环,课上基本实现“三无”,即无人无故旷课、无人玩手机、无人随意乱丢垃圾,打造育人“金课”,进一步落实课程思政。

    在日常管理中,安防学院要求学生自入学起,就严格遵守“安防学院一日生活制度”,按照节点完成起床、早操或自习、整理内务和洗漱、晚自习、晚点名、就寝等多个事项,帮助学生养成规范、有序的日常行为习惯。

    同时,“准警务化育人”模式重在落实好劳动教育,为“五育”并举打牢根基,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学院强化提升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按照警务化要求,制定宿舍内务整理细则,以“一清、二不、三无、四净、五统一”严格要求每名学生做到个人内务干净整洁、物品摆放井然有序、休息环境舒适宜人,形成评价、督促闭环,营造“爱劳动、会劳动”氛围;注重创新创业,紧抓社会实践,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开展防诈骗宣传、消防安全排查、民航安全体验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劳动中体现责任担当,营造乐于奉献的劳动氛围;严抓行为养成,每年开展多期“21天行为养成”活动,特别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提升身体素质;紧抓劳动文化,设计好“准警务化”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的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趣味军事技能挑战赛、评定产生校内勤工助学“小劳模”等。

    工作载体

    坚持运用“大数据”方法

    “准警务化育人”模式作为一项育人创新实践,落实在育人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了用“大数据”为学生成长画像。在实践过程中,安防学院通过推出《准警务化教育管理学分实施办法》,将“准警务化育人”模式纳入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必修课程,一至四学期各计0.5学分,共计2学分,在校期间未能取得2个“准警务化育人”学分,则不予毕业。在管理中,将每学期0.5学分分解为日常行为考核100分。学生在校期间,学期日常行为考核成绩必须在60分以上,方可取得相应学期准警务化管理学分。日常行为考核成绩由基础分和附加分组成,基础分值为80分,附加分部分加减分可以互相抵消。基础分涉及早操与自习、晚点名等出勤情况和内务整理表现,以及上课出勤、手机入箱等情况,涵盖学生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附加分部分加分涉及各类表彰荣誉、文明寝室创建、21天行为养成行动、准警务化技能比赛等,减分则涉及学习训练、品行修养、内务卫生等方面。其中,日常行为考核成绩基础分每日公布,让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及时知晓。通过对量化数据的分析,能更加精准分析把握学生群体共性和个性的成长动态,从而在下一步教育管理中进行优化完善。

    同时,安防学院将“准警务化育人”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每名学生每个学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考评,数据由“德育、智育、体育、能力”等方面数据构成。其中,德育考评以学生日常行为考核分为准,体育考评由体能素质(占60%)和出操得分(占40%)两部分组成。为突出“准警务化育人”成效,在安防学院,综合素质考评运用在学生评优评先等多方面。学院规定凡德育考评分在全班没有位列前70%以上,或出操率低于90%,或体能测试成绩不合格,即使综合素质排名位列前30%,也不能参评综合奖学金,只可以参评品行奖、学习奖、学业修读进步奖、社会工作奖、文体优秀奖、创业单项奖等单项奖学金。在评定优秀毕业生的时候,学生除符合各学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在班级前30%及以上等基本条件外,还需达到准警务化成绩在班级前50%以上,体质测试成绩在合格及以上。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推优入党时,明确规定“准警务化扣分少于3分”,并且体测合格。从实施效果上看,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逐步向好。

    具体落实

    坚持实行“大合唱”合力

    推动“准警务化育人”模式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合理配置管理资源,形成教育管理的合力。上至校领导,下至教师和行政人员都为“准警务化育人”模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安防学院为推进“准警务化育人”模式,成立了“准警务化育人”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学生“准警务化育人”领导工作。学生处设置专岗负责“准警务化育人”工作,各二级学院由一位辅导员牵头负责“准警务化育人”工作,班主任负责各班级“准警务化育人”工作,各任课教师负责每节课教学活动中的“准警务化育人”工作,各公寓楼管理员负责公寓中的“准警务化育人”工作,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系统工程。

    在安防学院,教职工都非常理解学校“准警务化育人”模式,教师均要参加军训和准警务知识学习,使之与学校的理念相一致,在实施“准警务化育人”中能够具有一致性和准确性。所有教职工在“准警务化育人”工作中,都牢记本职,突出“准警务化育人”元素,发挥个人特长,积极帮助解决学生的需求,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服务学生的过程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争做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此外,学生都是“准警务化育人”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校院两级学生会在党委领导下,深入推进“四自”工作,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班级组织好学习、训练,做好“一日生活”管理和考核,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秩序;退役大学生组成了“飞鹰连”,运用自己在部队习得的训练技能、良好作风和纪律意识,协助开展“准警务化育人”日常工作,并参与“三短一长”军训(即新生军训、老生每学期集训)、军事理论教学等工作,以朋辈教育的方式,将理想信念、军人品质、军事理论知识、军事技能才干、事务管理能力等军事国防素养,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斗志和“勇于坚持、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精神传递给学生。

    几年来,“准警务化育人”已融入每名安防学子的生活,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了“准警务化育人”学生十大特质:爱党爱国、团结协作、纪律严明、积极主动、执行力强、校园问好、上课抬头、餐厅“光盘”、环境整洁、身体健康。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广受家长和社会认可,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好评。自2016年有毕业生以来,连续5年就业率达97%以上,近3年留温率达40%以上。在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2019届高职毕业生满意度评价中,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在48所高职院校排名中位居前列,学生体测成绩排名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前10名。历年来,学校没有发生涉及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问题,没有发生因心理问题、校园安全问题引发的伤亡事故。学校“准警务化育人工作室”入选在温高校首批十大“育人”体系思政工作室立项建设项目,学校荣获2018年度和2020年度温州市征兵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度浙江省“三进三服务”资助工作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学生心理情景剧《破茧成蝶》获得全国第三届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大赛三等奖,《梦回与救赎》心理情景剧剧本获得全国第三届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大赛百佳剧本第10名,“护航花季——青春健康有‘防’”项目立项中国计生协会2020年青春健康招标项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