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整”走向“融合” 构建地域化教学新态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成为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时代,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培养能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综合型创新人才。
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创新融合,即跨学科、跨领域培养学生的复合创新能力。基于此,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本进行课程目标体系建构,让学校课程回归教育原点。学校以课程再造为切入点,以成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新样态学校的实践学校为契机,开展了“基于西关地域文化的学科融合统整儿童生长课程”的模式构建研究与实施。
西关实验小学该模式课程以“西关地域文化”“学科融合统整”和“儿童生长”作为研究重点,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教师发展、家校共育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以统整课程为阶梯,使学生走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学习之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被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自主研究意识,逐渐形成善于归纳、总结、分析、整合的个人素质。其次,将其作为平台,要求教师跳出思维局限,增加与其他学科的切磋、借鉴、讨论,并将视线集中在学生长远发展上,使教师走向专业能力新要求的再发展之路。再其次,以统整课程实施为纽带,有效把学校、教师和家长联系起来,促进其做家校融合的建设者、教育资源的贡献者、师道尊严的维护者,共同探索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家校关系,真正使家校教育走向共育与生长的和谐之路。
以“基于西关地域文化的学科融合统整儿童生长课程”模式构建为核心,以培育学生能力、提升教师发展、促进家校共育为目标,学校教学成果的形成先后经过了以西关地域文化资源挖掘为重点的课程项目设计初探索、以STEAM教育理念融入为重点的课程实施循环改进再实践和课题研究再提升3个阶段。
致力本地化课程创新
1.项目设计初探索
项目设计实践阶段自2017年1月至5月,以建立课程实施机制为目标,分析现状、总结归纳传统校本课程存在的问题,做好顶层设计。在学校校长统筹指导下,利用中层骨干、家长资源、不同校区和年级的优势,建立首批试点年级,由试点年级骨干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导师为主体,确定了课程顶层设计、实施路径、活动设计与实施。
以学校中层为核心延伸项目组的组成成员,包括教师、家长导师、家长义工。组长牵头,引领核心组骨干教师,召集开展项目的年级教师,协同筛选的家长导师,形成协作团队。通过三步曲的系列培训:为什么产生统整课程?学科融合统整下的儿童生长课程是什么?怎么做?来实现以统整课程为阶梯,引导学生学习之路。
在课程设计上,遵循以下3个特点。(1)“双课并进”:学科课程与融合课程并行。(2)“两个视角”:从学科视角、主题视角思考内容主题。(3)“两个基于”:基于学科,聚焦于学科素养的培养;基于主题,聚焦于跨学科综合素养培养。
同时,在遵循以上设计特点的基础上,灵活进行课时安排。学校将每个课程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大致需要8—12个课时,跨度为6—10周,根据内容及课时实际需要,每周半天或90分钟或40分钟不等。
而在较为重要的课程内容板块上,学校以大阅读为课程基石,顶端以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设计体现底色内质的生命课程,以开发知识潜能的学科课程、着眼高端发展的精英课程作为辅助。螺旋上升式的课程学习实现基于地域文化的课程与生活的有机融合,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活泼持续的生长。
2.循环改进再实践
结合第一阶段实施现状,学校从2017年6月起提出循环改进的方法,完善课程实施路径,进行科学论证,最终形成系列校本课程,构建起融入西关地域文化的学科融合儿童生长课程研究的方法论体系。此外,结合小学生教育特点,植入具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和技术增强性的STEAM教育理念,努力推进教育本土化,推动学科融合统整下的儿童生长课程实践进程。
另外,学校通过全方位阅读和研学之旅推动课程融合统整。先是以学生、教师、家长三个角色的阅读单为抓手,以开展全科阅读、全员阅读、全方式阅读、全发展阅读、全规划阅读为基础,确保课程的有效推进。然后以研学之旅为手段,以研促学,促进知行合一。学校通过研学旅行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基于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场景,让学生以研究的视角走进真实的世界,让静态的文本知识在动态的真实情境中得以活化,学生有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并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在构建“基于西关地域文化的学科融合统整儿童生长课程”体系中,其亮点就在于学校扎根区域文化,以西关地域文化为切入口,依据学校自身优势、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生长课程。例如,光复校区地处老西关,浓郁的西关本土文化有西关骑楼、西关美食、西关建筑等项目研发,既符合地域文化特色,又激发了学生作为西关人的自豪感;芳和校区地处老芳村,因此便于进行花鸟鱼虫市场、茶文化等项目研发,因势利导资源整合,让课程实施更显地域文化特色。
3.课题研究再提升
在第一、二阶段扎实有效进行的课程项目设计实践和循环改进再实践基础上,学校于2018年12月成功申报并立项了广东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西关地域文化的学科融合统整儿童生长课程行动研究”。通过量化研究、质的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对课程项目和师生教与学现状进行了调查,成功建构了相关理论,总结了课程模式的特点、模型、样态和组织流程。此阶段以改进、检验课程效果为目标,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研究手段,对前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反思、实践和提升。
成果显著见实效
经过以上3个阶段的研究、实践和循环再实践,学校形成了《共育与生长——基于西关地域文化的学科融合统整儿童生长课程》专著和12个课程样例。专著撰写基于两年多在两个校区不同年级之间进行的丰富校本课程实践,其出版提高了一线教师积累叠加素材的好习惯,其中过程性工作也提升了教师实践转化理论的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课程样例的研发和实践再循环使用,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通过以西关地域文化为底蕴,以学科融合统整为手段,以儿童生长为核心的课程常态化实施,衍生了家长导师进课堂和研学等系列机制,学校成为市区课程实施的先行者,赢得了较大的社会效应。
除此之外,该课程实践还在包括课程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样态、课程评价在内的整个课堂生态体系。
在课程模式创建上,优化设计实施模式,让教师进行项目设计,让学生在生长的课堂中有效地学习,焕发课堂新的生命力。在课程实施流程上,创建了大课—分组课/学科课—研学—展演性评价这样的课程新样态。
在课程体系的开发上,学校首先以学科统整为突破口,致力于实现多维度课程育人目标。一是提供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二是帮助学生从多元角度和观点看待同一问题。三是促进学生批判思维、决策能力及价值观的健全发展。四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整合知识的能力,超越学科界限并进行创造。其次用学科融合的统整理念,始终将学生放在学校首位,将生命课程、学科课程、精英课程囊括在课程体系之中,有效实现了基于地域文化的儿童课程与儿童生活的有机融合,回归育人的初心。
在课程样态创新上,融合的统整课程更加注重学科融合, 通过主题关联搭建跨学科知识网络,并进行统整教学,强调课堂中不同学科教师合作教授,聚焦于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综合素能的提升。经过探索、实践、反馈、调整,创新了三大主题12个循环再用的课程样例。
为了保障课程目标有效达成,真正发挥融合统整课程的育人价值,在课程评价创设上,通过多元智能理论构建课程目标达成的检测,从学生、家长、教师三个维度的评价形成多元评价主体。在课程开展中运用学习单、思维导图、绘画作品、手工创作、写作训练、演讲、成果展演等手段成为评价的有效工具。
反思研究再出发
在以学生为本位、以实践经验为依据中提出的“基于西关地域文化的学科融合统整儿童生长课程”的新思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有效推广。在建构整个课程生态体系中,以“学科主题教研”为经,以融合统整生长课程实施为纬,着眼于整体发展,强化学科统整观念,建构完整的全方位课程体系。学校以西关地域文化为落脚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润物无声的文化环境,构建了融会贯通的课程生态育人范式。
“基于西关地域文化的学科融合统整儿童生长课程”不仅获得了教育实效,也在一定意义上让学校迎来了研教科研双丰收的新局面。该课程实践使学校获得多个延展性平台展示,更多教师发表的相关课程论文也得到推送和报道,学校统整课程课题研究也愈加频繁。通过这样以点带面的多方面交流宣传,课程实施以来,不仅得到了各级职能部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获得了广大家长的支持认可,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进入关键时期,改革重点也越来越聚焦于人才培养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创新。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立足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结合地域特色,致力于本地化课程研究创新与再造。通过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式,真正确保了国家课程改革理念在区域教育中的落地实践。学校本地化课程探索虽然初见成效,但是未来依然任重道远。学校将继续边试验、边反思、边行动、边改进,在融合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条路上一直探索下去,走得更深更远。(陆程 张向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