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为教育部布局建设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在深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精神的研究,自觉服务于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是深化理论研究。我们系统收集整理1915至1949年期间创办出版的红色进步期刊,编辑出版了共428册3亿余字的《红藏》,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为深化革命精神研究夯实了文献史料基础。撰写出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巡礼》《抗战精神》《雷锋精神》等著作,阐述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谱系,为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贡献了力量。深化毛泽东生平业绩和精神风范研究,撰写出版《走进毛泽东遗物馆》《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与抗日战争》等10余本著作,举办研讨会,回击历史虚无主义。
    二是注重成果转化。主动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参与编写出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读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百年史话》等著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通俗读物。主动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和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研究,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党的建设重大战略做出更大成绩。(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李佑新)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讲好中国故事

    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练好内功,扭转话语“逆差”,改变西方刻板印象和思维定势,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和了解中国。
    要提升中国话语与国家地位的匹配度。崛起的中国需要相匹配的中国声音。要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学术、话语体系,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在这方面,高校新闻院系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要用中国学术理论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就雄辩地证明了中国之理的真理性。要提升用学术话语讲故事的能力,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提升中国话语议程设置能力和对话能力,引领国际理论话题,进而成为世界方案的提供者。
    要加快构建中国新闻学话语体系。要致力于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体系、话语体系构建,用中国理论逻辑和学术语言,讲述发生在当下中国的伟大新闻传播实践,解读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重大命题,为人类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将进一步办好《新闻大学》学术期刊,致力于中国新闻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和创新,让中国新闻学在参与国际新闻传播学话语竞争中,不仅有理,而且有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新闻大学》主编 张涛甫)

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和质量

    坚守学科初心,自觉承担领航定向的学科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必须自觉担负领航定向的学科使命,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提供识迷局、应变局、化危局、开新局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武器。一是从价值论层面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二是从方法论层面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科学的思想工具。
    扎根中国大地,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创新。一是要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体系与核心要义、基本原理与科学方法,深刻揭示其原理性创新和历史性贡献,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二是在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上下功夫,构建既能解读中国实践,又为国际社会理解接受的中国理论,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
    支撑思政课教学,全力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根本之问,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学理支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有职责。“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是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关键。《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不忘创刊办刊初心,努力服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和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冯秀军)

建设高品质的学术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提出殷切期望,为建设高品质学术期刊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要牢固坚守初心。学术期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精心策划和组织主题出版,深入阐释和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引导学术研究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自觉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二要自觉引领创新。近年来,我们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组织相关专家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重大问题展开前瞻性、创新性研究,倡导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三要着力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武大学报(哲社版)以“促进高深学术”为办刊宗旨,把学术质量视为生命线,力推精品力作,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赢得了极大学术影响力。
    四要积极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在办刊过程中自觉担负起培养学术人才的责任,既延揽大学者,又重视小人物,特别是着力发现和扶持优秀中青年学者,有力促进了优秀学术人才的成长。
    五要大力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在办刊过程中,努力引导中国学者就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鼓励把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成果及时译介过来,借他山之石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 汪信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