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党群同心水乳交融
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希望大家发扬光荣传统,总结实践经验,把党的建设抓得更扎实、更有效。——习近平
走进沂蒙,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问:我们党究竟靠什么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定拥护,人民群众为什么倾其所有、舍生忘死支援革命战争?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答案就是自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自觉地把为人民谋幸福鲜明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视察时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这一论断,揭示了沂蒙精神最深刻、最本质的特征,为我们从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沂蒙精神,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沂蒙精神的形成背景
沂蒙优秀传统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文化基础。沂蒙精神的许多元素都可以在传统的沂蒙文化中找到源头。东夷文化与齐鲁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使沂蒙文化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造就了沂蒙人独具特色的文化性格,即尽忠尽孝、崇文尚武和自强不息。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沂蒙人民世代相袭,不断加以发展、完善和升华,逐步形成了崇尚道义、重视气节、追求真理、提倡奉献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沂蒙人民的苦难生活是沂蒙精神产生的客观条件。沂蒙地区多是崇山峻岭,土地贫瘠,旧时代生产力十分落后,加上不断发生水灾、旱灾、风灾、冰雹和蝗灾等自然灾害,人民群众本就窘困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由于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大小土匪蜂拥而出,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沂蒙地区村落凋零,民不聊生。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政治上都一样黑暗。仅1925年到1928年,反动军阀张宗昌要求山东人民缴纳的苛捐杂税就多达十余种。高额的地租、赋税和高利贷,成为沂蒙农民难以承受的负担。天灾人祸已经把人民逼上了绝路,跟共产党走,与敌人做殊死斗争成为沂蒙人民的唯一选择。
沂蒙人民的斗争实践是沂蒙精神产生的主观因素。沂蒙人民自古以来具有的爱憎分明的正义感和不甘忍辱屈从、勇于顽强反抗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识,为沂蒙精神的产生提供了丰厚土壤。沂蒙人民在千百年来不屈抗争和不懈追求中,逐步形成了反压迫求解放、守家园谋幸福的思想文化基调,成为沂蒙精神产生的主观因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沂蒙人民立场坚定、顾全大局、勇赴国难、无私奉献,展现了蒙山沂水威武不屈的风骨和誓死抗争的本性。
沂蒙人民在厚重的沂蒙历史文化浸润和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精神风貌;在长期的苦难生活中,盼望着摆脱苦难、消除祸患,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在一次次的抗争中体现出了为自由、平等和民族利益而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顽强斗志和英雄气概。这一切都为沂蒙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沂蒙精神的鲜明特质
沂蒙精神提出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9年临沂市第一次明确提出沂蒙精神的概念,1997年确定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基本内涵。根据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视察时的重要论断,结合沂蒙精神生成与发展的社会现实基础,我们把沂蒙精神的内涵简要地概括为:“党群同心、水乳交融;军民情深、生死与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党群同心、水乳交融。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党与沂蒙人民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形成了深厚的军民鱼水关系。沂蒙精神充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始终心系百姓、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目标追求。离开党的领导,沂蒙人民就失去主心骨、顶梁柱;沂蒙人民在参军参战中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在拥军支前中表达了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念。离开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党的奋斗目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是人民群众坚决跟党走的逻辑前提;人民坚决跟党走,是党为人民谋幸福的逻辑必然。
军民情深、生死与共。人民军队为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舍生忘死、顽强拼搏;人民群众视人民军队如亲人,处处关爱他们、支持他们。道路受阻时,沂蒙人民在冰冷的河水中用肉体架起一座“铁桥”,将人民军队前行的道路稳稳扛在肩上;前线物资供给不足时,沂蒙人民用小推车将物资及时运送到前线;军队兵源不足时,涌现出无数母送子、妻送郎的感人场面。沂蒙精神就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亲如一家人的生动写照。正是在党政军民的相互支持下,沂蒙地区的革命斗争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战争年代,沂蒙山区十万英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既有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又有拼命保护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还有拥军支前的沂蒙六姐妹。沂蒙人民用无私的行动支持着革命,体现了沂蒙军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博大胸襟。在和平年代,沂蒙人民继续弘扬这种精神,不仅重建了一个山河壮美的物质家园,更缔造了一个意义深远的精神故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视察时指出:“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沂蒙精神跨越时代绽放光芒
沂蒙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孕育的革命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很多场合对红色精神作出重要论述,强调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的重要性。从时代进步与发展的角度看待沂蒙精神,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引领价值追求、激发改革创新活力都有重要意义。
助推新时代党的建设。在沂蒙山区,共产党人以铁的纪律和担当,胸怀革命理想、站稳人民立场,为实现人民利益而置生死于不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人民群众无怨无悔的支持。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铸就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是群众路线的实践结晶,是群众路线的发展动力。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辩证地处理好了向群众学习和教育群众的关系,全面、务实地做好群众工作。进入新时代,党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不懈奋斗,人民群众才会把心交给党,党与群众才会形成命运共同体。沂蒙精神时刻鞭策着我们深入落实群众路线,加强党的建设,提升执政本领,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引领全社会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倡导的价值导向和价值目标,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价值选择、社会风尚等方面。沂蒙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沂蒙地区的凝练与升华,体现了沂蒙人民理想、价值和信念的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一致、内涵统一,因此具有强烈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党群同心、水乳交融的精神内涵有利于引导人民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军民情深、生死与共的精神内涵有利于指引人民拥军爱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有益于引导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引领社会价值追求。
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应该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注入主体力量。沂蒙人民有着开拓奋进、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历史上曾经整山治岭治理淮河,以实际行动与巨大成就展示出很强的创新精神。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是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创新型社会的精神养料,更是助推改革创新的动力。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一定要传承好、运用好沂蒙精神,将沂蒙精神蕴含的情感、精神和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作者系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