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侨为桥 立足“海丝”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外籍师生在黎明职业大学宝觉书院学习中国书法

    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既迫在眉睫,又恰逢其时。近年来,黎明职业大学对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国家“双高”建设计划、提质培优计划要求,贯彻《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立足海外董事资源,背靠泉州750万华侨同胞、76万港澳同胞和900万台湾同胞“朋友圈”,契合区域企业不断发展走向国际舞台,持续拓展海外“朋友圈”,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可交流”的丰硕成果。

    改革为舵

    构筑平台明确方向

    1.创新机制,构建“大协同”工作格局。为解决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校热院冷”的现象,学校建立了“校—处—院”三级联动机制。一是成立由校党委书记牵头的国际化办学领导小组,统筹制定“十四五”发展国际办学专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二是在全省率先成立独立的国际交流学院,配强配优管理队伍,统筹实施外事工作和国际办学工作,形成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建立二级学院国际化办学专项绩效考核,明确定量指标,实施“一院一特色”,推动二级学院树立起通过国际化办学促进内涵式发展的理念。

    2.明确方向,深化“全方位”开放理念。学校以“开放融通”为办学理念,以“开放办校”为办学方略,以坚持“开阔国际视野,引进优质资源,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增强交流能力,扩大国际影响”为原则,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办学格局为目标,有选择的“请进来”与有章法的“走出去”相结合,构建了全方位开放合作的办学治校新格局。

    学校受福建省教育部门委托,作为秘书处单位发起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联盟,以福建省高职院校为主体,吸纳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参与的教育合作组织,会员单位共计122家,打造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福建样本”。福建省教育部门有关领导指出,联盟秘书处落户黎明职业大学,是福建省教育部门统筹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部署,也是众望所归。

    以侨为桥

    国际合作奋楫前行

    黎明职业大学是泉籍侨亲爱国爱乡、兴学办教的历史见证,在办学之初即成立了董事会,集聚了众多企业家、港澳同胞和东南亚华侨华人,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独具优势,奠定了学校开放办学的先发优势和必然发展。发挥“侨”这一独特人脉在融合中外文化差异、嫁接中外人文交流、联通中外民众心灵方面的“化学作用”,学校形成了“源于海外华侨,始于青年交流,基于教育合作,成于人才培养,臻于人文交流,达于民心相通”独具特色的开放办学发展之路。

    1.以侨为梁,从青年交流走向教育合作。“十三五”期间,学校承接了10个批次406人次3700人/日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项目,在全国率先推出“汉语+文化+技术技能”办营模式,举办中外青年辩论赛、商标创意赛、印象泉州主题摄影比赛等特色活动,赢得海外华人华侨的充分认可,助推学校海外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教育合作逐步发展。学校先后选派49批次114人次教师及14批次390人次学生赴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12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开展校际访问、研修学习、学术交流,接待包括发展中国家工程技术院院长李怡章拿督等来自合作院校、科研院所、侨团侨社的领导及师生代表72批次600余人次,累计引进来自比利时、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外籍教师35人,与美国、俄罗斯、新加坡等19个国家签订了56份教育合作协议。引进美国沃恩航空科技大学航空维修及机场管理两个项目,开展中美合作办学,共招收、培养178名学生,是福建省首个培养航空类技术技能人才、实施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的高职院校,填补了民航业大发展的国际化人才缺口。

    2.发挥侨力,以人才培养促进民心相通。2018年,学校开始面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发挥印尼晋江同乡会、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印尼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及区域“走出去”中资企业的属地优势,学校积极开展“黎明职教海丝行”,先后选派9个团组赴沿线国家开展30余场次5000余人次的宣传活动。2018年,学校招收首个马来西亚籍学生,留学生招生实现“从0到1”的突破并快速发展。2018年到2020年间,留学生数、来源国、就读专业依次实现了“从1到127”“从1到8”“从1到5”的规模扩张。学校积极开展汉语知识竞赛、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海丝技艺学习、“感知中国”社会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教育等系列“文化认同”主题活动,成效显著。留学生先后荣获福建省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留学生组三等奖,福建省高校国际及港澳台侨学生才艺展演三等奖、优秀奖。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福建日报》、《泉州晚报》、泉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留学生文化育人工作。

    开创新局

    境外办学乘风破浪

    实施境外办学,开展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海外中资企业,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举办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教育的题中之义。自2017年起,学校便着力探索以服务海外华人华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际产能合作为宗旨,以中外双方共商共建为运行机制,以培养、培训“汉语+技术技能”的亲华友华本土人才为主要内容,以“黎明海丝学院”为“走出去”载体,实施境外办学及培训的特色模式。黎明海丝学院建立了“中方院长+外方院长”联合运营模式,实施“长期聘用+项目考核”的外方院长聘用制,推行属地化管理,形成需求对接、优势互补的项目运行市场化机制。迄今,学校已成功落地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缅甸、泰国等5个黎明海丝学院。

    黎明(印尼)海丝学院是学校与印尼雅加达华文教育协调机构联合成立的,通过“高职院校+海外华文教育机构”模式携手“走出去”,现已开展了巴布亚省政府“中文+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百名华文教师培养、百所高校商科师资培训、印尼全国华校教师培训、专业标准输出等10余项交流合作项目,覆盖了以青少年、华文教师、高校师资为主的万余名印尼人士及华人华侨。

    黎明(马来西亚)海丝学院是学校与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成立的,通过“高职院校+海外教育机构+侨团侨社”模式携手“走出去”,开展了黎明职业大学与马来西亚大同韩新学院“2+1”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中马青年辩论友谊赛等系列人才培养、青年交流项目,吸引了百余名青少年莅临泉州开展海丝研学,6名青少年留学黎园。

    黎明(柬埔寨)海丝学院是学校与瑞基(瑞逸)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黎明(缅甸)海丝学院是与双喜制衣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通过“校+企”模式携手“走出去”,旨在服务瑞基(瑞逸)实业有限公司、华圣达拉链有限公司柬埔寨分公司、钰齐国际集团柬埔寨齐鼎鞋业有限公司、双喜制衣有限公司、泉州绿城包袋有限公司等“走出去”中资企业的用人需求,采用订单方式,培养培训懂汉语、善管理、认同中国企业文化、认知中国技艺标准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现有项目学生46人。

    黎明(泰国)海丝学院是学校与泰国格乐大学合作成立的,通过“校+企”模式携手“走出去”,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办学、学生双向交流、师资联合培养等活动,推动中泰两国深化教育合作、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黎明海丝学院得到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文化处相关负责人及印尼教育部李健处长、印尼巴布亚省省长Lucas Enembe、马来西亚丹斯里林福山和拿督黄良杰、李怡章、郑今智、林德仁,泰国原外交部部长、教育部部长、交通部部长杨金泉,越南老街省教育厅副厅长阮世勇及柬埔寨磅士卑省教育部、印尼巴布亚省教育厅等众多海外人士、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印尼《国际日报》、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等1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40余次报道相关工作,在海外产生良好社会反响。项目成功入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第四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在2020年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论坛上介绍经验。“十四五”期间,将为东南亚国家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超万人,组织实施“汉语+技术技能”、“汉语+文化”、海丝研学之旅、“汉语桥”、学术交流、国别研究等教育科研合作和人文交流项目,覆盖面超过5万人。

    立足新时代,黎明职业大学不断加强品牌建设,丰富内容形式,创新方式方法,讲好中国故事,扩大覆盖面,增强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度,形成了以教育促交流,以交流通民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良好局面,构筑了适应新形势的开放办学新格局,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提升。

    落实新要求,担当新使命。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大会精神,扩大和深化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委托学校发起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研究会,挖掘、弘扬、创新丝绸之路职业教育文化,构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和国际合作平台,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能力。立足学校作为国家“双高校”特别是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引领辐射作用,研究会秘书处落户黎明职业大学,这既是对学校国际化办学工作的高度肯定,也必将推动学校国际化办学工作行稳致远,实现“国际可交流”。(柯爱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