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全人课程体系”打造水韵天府教育新高地
在美丽丰饶的川府江安河畔,坐落着一所高标准、高品质的新学校——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以下简称“川大附中新城分校”),在满足武侯区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新期待的同时,也再造了“水韵天府教育新高地”,顺应了成都市“中优、南拓”的战略新布局。
传承百年
华彩万千
德之有容者,如沧海之纳百川;校之载誉者,集大成而越百年。
作为“川大附中教育集团”新成员学校——川大附中新城分校,着力传承川附、发展川附,实施“两自一包”创新管理体制。学校设计规模48个教学班,占地68.7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建有标准400米环形跑道、标准足球场、900余个床位的学生公寓,118间教室、功能室、未来教室,室内体育馆、地下餐厅、开放式书吧等,设施一流,布局科学。
矢志追求
探索实践
从望江校区到江安河畔,一棵小小的树苗承载着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的使命,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川大附中新城分校秉承“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办学理念,发扬“悉心研习,静心成才”的优良学风,时刻谨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成为武侯区教育事业日渐茁壮的挺立青松。
为实现“捧一颗温暖的心,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办学愿景,学校始终坚持关注生命,尊重个性,以培养“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长于研究”的人为育人目标。用知识启蒙学生,为他们播下求知的种子;用品德影响学生,助他们明事理、正言行;用爱心温暖学生,让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充满阳光。努力把川大附中新城分校办成一所底蕴深厚、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社会公认的一流名校。
学校成立以来,无数川大附中新城人的付出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先后获得首批全国中小学排球特色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生态语文子课题实验学校、四川省成都市女子排球训练点校、成都市武侯区“未来学校”试点学校、成都市武侯区“两自一包”实验改革试点学校、成都十二中(川大附中)教育集团成员学校、武侯区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武侯区数字校园应用试点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锤炼创新
追求卓越
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要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开拓进取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学校围绕一个核心、两个意识、三维目标,构建了文化基础、德育主题、艺术修养、健康生涯、综合实践及国际理解六大课程支撑的“全人课程体系”,并基于学生生命成长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探索出初、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统整的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一:“三情”“十心”——营造“敬”“善”“和”“真”校风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尊重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在众声喧哗中保持理性、从容。
川大附中新城分校不断锤炼学生品德:三情(亲子情、师生情、家校情)、十心(孝心、爱心、诚心、自尊心、感恩之心、信心、耐心、恒心、责任心、好奇心)是川大附中新城分校的德育基础;而五大习惯“一问好,二弯腰,三要课前静悄悄,四要阳光勤锻炼,五要爱己爱人爱劳动”则是德育实施的途径;3年时光,学生构筑起一个日渐丰满的精神世界,留下了成长的足迹、奋斗的荣誉、对教师和对学校的感情,带走了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优秀的品行以及理想的成绩。鼓励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特色二:排球文化——以体启智,育体成美
学校根据武侯区教育主管部门“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发展目标,积极开展规范化、系列化、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打造一支高水平中学生女排队伍,全面提升校园排球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学校以女排精神为引领,以排球特色课程为路径,将排球元素融入到学科课堂和学校活动中,以排球文化促进全员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体启智,育体成美,营建精彩纷呈的排球文化。
自学校启动排球特色学校建设以来,根据“办一所校园精美、师资精良、管理精细、质量精湛、特色精彩的精品化学校”的办学定位,借力四川省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三队的资源,依托生源基地校储备省队优秀队员,围绕“食、训、住、学、赛”5方面齐抓并进,打造一支专业的女排队伍,让学校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的青少年排球特色学校,为国家体育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新城女排成立不到两年,因训练科学,管理严格,2019年7月,在四川省中学生排球比赛上首次亮相便获得省级第七名;2020年7月,首次代表武侯区参加成都市第十四届运动会,获得中小学生排球项目初中女子组之冠。到目前为止,新城女排参加3次区级比赛、4次市级比赛,均获一等奖。
特色三:全人课程——悉心研习,静心成才
伴随着社会变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也一直在嬗变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引导中小学教育从单纯重视知识和技能向全面育人、综合育人转变,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川大附中新城分校基于生命成长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构建“全人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子综合能力,养育学子人文精神,该课程体系目前已发展到50门课程。
“全人课程”可以视作传统学校社团、选修课的升级版,其课程质量更高、管理更系统。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初一、初二全员参加,混龄上课,每门课都有教师专门负责,开放空间,以灵活的方式、多元的手段,巧妙地安排课堂空间、完成教学任务,每周定时定点上课,课程完结时均有测评。让每名学子或在历史传记的跌宕起伏里,感受斗转星移的变与不变;或在科学哲思的缜密推演中,发现世界运转的知与未知;抑或在诗歌文学的悲欢离合间,体味百态人生的是与非。让每名学子都“不虚此行”。
(一)全人教育赋能学子快乐生长
在多数时候,学生只知道读书,但不知道为什么读书,更不知道读书以后要做什么。社会发展要求现代中学生应该及早地认识自己、探索职业、找到目标并为之努力。在川大附中新城分校的“全人课程”目录上,有这样一门课——“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是生涯课程的名称,也正是课程的目标。教师认为通过生涯规划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客观、清晰地认识自我,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否正确、怎么去实现目标,以及如何具备实现目标的能力等,提早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小班”,这是川大附中新城分校“全人课程”的一大关键词。学校强调关注生命,尊重个性,“全人课程”实行小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更方便开展个性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20名学生的班级容量,可以使教师能够关注每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充分地释放个性,既能着眼于全体学生,又能关注个体生命。自主、创新的“全人课程体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展现。2019年,学校学生获得令人称羡的诸多奖项: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四川省机器人比赛一等奖,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四川赛区暨四川省健美操公开赛冠军,成都市综合实践活动比赛特等奖。
(二)“全人课程”赋能教师自信成长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武侯区重点打造的公办高品质完全中学,新城分校一直秉承川大附中百年积淀的“研究基因”,沿袭“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教学”的全员、全程校本教研文化,着力打造一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研究型”教师团队。他们在开展“全人课程”的过程中,自身获得较大成长。
2018年,美术组教师开设了“创意水彩”“全人课程”。为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教师们选择颠覆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单元化教学法”(即以某一主题或者将教材、活动划分为完整单元进行整体开发、设计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师们整理了一年来的课堂教案与学生作品,请教专家指导,反复进行30余次修改,写出《创意水彩》校本教材。在校本课程的编写中,依旧坚持以“单元化教学法”为指导,通过梳理颜色、花鸟画、皮影戏等不同学习主题安排学习内容与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未知领域的能力。对于开设“创意水彩”这门“全人课程”的最终目的,李老师用自己曾写在校本教材后记中的一句话回答:“所有美术行为都是在为复杂的人生做减法,欣赏美是唤醒人心底的纯良,在创意水彩的课堂上,学生能感觉到幸福,我也就幸福了。”
川大附中新城分校的书法课程以学年为单位,共20—30节课。将课程划分为前期基础知识了解、分流选择、针对性的指导练习以及成果展示。其中前期课程主要是了解书法基本常识,包括软笔、硬笔的基本笔画、坐姿与握笔常识等。随后,学生可根据自我喜好选择学习软笔或硬笔,最后便是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练习,并要求每人在期末上交一份书法作品,由教师评定与总结。在书法教师看来,学书法不仅是为了写好字,更是一场心灵的修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