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好课外读物管理“综合题”
■师生家长关切的教育“小事”特别报道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随着课外读物品类的极大丰富,孩子们读什么、怎么读,成了家长和教师的一大困扰。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除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提出了管理要求,明确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如何把好入校关口?管理工作如何落实落细?
把好书留在孩子们身边
根据“2019—2020年中国少儿出版发展报告”,2019年我国少儿图书的动销品种达23.4万多种。
“选择越多,就越难选择。”站在琳琅满目的书架前,一位学生家长对记者说。
“现在,孩子们不再缺少可读的课外读物,缺的是对阅读的有效选择。”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华平认为,就像食物的好坏直接影响身体健康,读物的选择是关乎孩子精神成长的大事。
在4月2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指出,目前,市场上的课外读物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等问题的课外读物流入校园,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李华平表示:“我们需要回答怎么让孩子真正地阅读、真的读到好书,从而能更好地激发和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
将课外读物管理要求落实落细
根据《管理办法》,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李华平认为,围绕让孩子培养阅读兴趣、接触有益读物的管理目标,学校和教育部门大有可为。
“学校要根据教育规律和育人理念,建立各部门协同、全流程跟踪的推荐、审核机制,建立起完善的学校图书采购与管理制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王殿军表示,学校还应该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供便利条件,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针对目前数量庞大但指导作用有限的书单,新教育实验学术委员李一慢建议,与这些较为宽泛、成人视角的书单相比,教师需要更细致的分级阅读指导。
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未经学校专门小组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把关,学校不得接收来源不明确的社会捐赠课外读物……随着“五项管理”相关文件的出台,围绕课外读物进校园,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相继行动,将管理要求落实落细。
围绕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职责,李华平表示,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还应建立起由行政官员、学科专家、校长代表组成的指导、督导组,做到‘有人做’这件事。同时,各地还应该出台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做到‘按规矩做’”。
家校联动形成管理合力
“孩子在校外读什么、怎么读,老师有点鞭长莫及。”在李华平看来,从更大范围内做好孩子的读物管理,家庭也应承担起更多责任。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校长王笑梅通过观察发现,培养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关键在家庭。
而从现实来看,李华平观察到,由于缺乏意识或者能力,目前家长还未能对孩子的读物进行有效管理,“孩子在学校之外的阅读,处于相对混乱的状况”。
让情况更复杂的是,随着读物概念的扩大,电视节目、有声书、软件程序等既有消遣娱乐,也有教育目的的读物,容易被家长忽视。
李华平表示,“孩子的玩耍也是学习”,看电视节目、阅读电子小说也影响着孩子的社会性成长。他强调,对于孩子接触时间更长、影响因素更复杂的读物内容,家长需要提高辨别和鉴别力,把好关。
“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李华平说,“只有人人都在读物管理上用心出力,才能形成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