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地方需求培育高素质医学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校必须抓牢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医学是神圣、庄重、严肃的科学,医学院校是培育白衣天使的摇篮。如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精湛医学技能、崇高职业道德、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深厚人民情怀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广东医科大学做了一些探索。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育创新型医学人才

    构建立体化育人格局。广东医科大学探索了“学院+书院+产业学院”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架构。其中,学院负责专业和思政教育,抓学生理论与技能提升;书院设置于学生生活区,师生自主参与,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抓通识教育与自我管理;产业学院通过校企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精准培育专业人才。

    2020年,学校投入建设立志、立德、立仁、求真、求精、求实、求新等7个本科生书院,成立学生支持与发展中心、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并与多家企业合作开设产业学院,取得良好成效。

    加强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医学人才的创新培养应与医院临床、生物医药产业应用等相结合,让学生更早接触实践、更近了解工作环境、更快适应工作岗位,未出校门便开始练技能、攒经验,毕业上岗即成为岗位能手。在实践中总结创新,也是创造新技术、开发新技能、设计新模式、实现深度创新的过程。

    近年来,广东医科大学加强校院合作、校企合作,针对专业优势进行突破与资源整合,创办了临床输血技术特色创新班、体外诊断产业技术特色创新班等多个创新班,本科生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近百篇,不少学生参加了全球性权威学术论坛。

    奉献在基层,培养具有深厚情怀的医学人才

    注重价值引导。医学教育应引导人才融入社会,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中了解国情、社情,在广阔天地的“小实践”中,培育服务基层百姓的“大情怀”。扎根基层的医学人才,需要顶得住工作压力,耐得住大城市、大平台的诱惑,更需要有一颗奉献基层的心。

    注重社会实践。近5年,广东医科大学先后组织近700支学生队伍、1.3万多名师生,开展以“服务大众健康”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足迹遍布17个省份的276个乡镇。学校连续5年获全国“最佳实践大学”称号;多个项目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20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21年,学校团委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注重使命教育作为广东省最大的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基地,建校63年来,学校共培养输送了23万余名医学人才,为改善广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70%以上的基层医院科室骨干、70%以上的粤西地区医务人员和市、县医院院长、副院长毕业于学校,优秀毕业生是对学校的最好肯定。

    建强学科,输出地方急需的医学人才

    坚持学科建设,服务地方医疗。大学应明确强化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凝聚发展合力,聚力优势学科,发展特色学科。学科建设在事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不断强化,高水平学科建设带动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才会显著增强。医学院校一流的学科也应该与地方医疗相结合,通过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转化科研成果,输出优势学科,服务地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近年来,学校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新增ESI潜力学科3个,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新增广东省重点学科4个、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设岗学科5个。硕士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增至15个,博士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在ESI全球排名中进入3.625‰,直属附属医院从1个增至7个。

    基于学科优势,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粤西实力最强、水平最高的医疗中心,是广东省首批“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医院。医院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牵头成立了粤西首个医疗联合体,通过专科对接及医院托管的方式,与区域联盟内32个医院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建成了粤西唯一一家省级区域性远程医疗中心,多类远程医疗服务已覆盖全省76个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坚持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医学院校的学科建设应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的特色、需求是什么,学科建设的发力点和校地合作的结合点就应是什么。

    目前,学校与湛江市政府深度合作,聚焦海洋医学与热带医学、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通过建设高水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粤西高水平医学应急救援医院、粤西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全力参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建设,健全南海热带地区强大的公共卫生平战结合保障体系,服务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学校与东莞市政府深度合作,共建高水平东莞卫生健康高地和医学教育、科研、人才培养中心,更好地服务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和东莞卫生健康事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与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等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医工融合、共建共赢,建设松山湖科学城八大产学研平台,输出地方急需的医学技术和医学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新师范”如何求新应变     下一篇:修业必先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