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节流”也是一种财富管理
新闻回放
不久前,中青校媒调查发现,受访大学生中19.27%大学生曾有过购买股票、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的经历,51.32%受访者表示有过购买理财产品的想法。有专家指出,相关部门应该建立金融教育机制,并加强对大学生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通过教育和监管,保护大学生投资群体的合法利益。
主持人语
近年来,理财大军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在校大学生的身影。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资本市场上,等待他们的到底是什么?当代大学生要不要在校园里获得自己的第一份理财经验?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几位同学,在这里各抒己见。
“跌妈不认”是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个网络热词,即“跌到妈都不认识了”的缩写,一般被用来形容自己买的股票基金与日俱跌的惨淡现状。伴随着金融服务的线上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纷纷下水,尝试理财。与此同时,“跌妈不认”逐渐成为许多大学生当下投资现状的生动刻画。
当我们在进行投资理财时,一定要意识到理财本质上是一种以钱赚钱的手段,通过资金的合理配置,最后达成财富的增值。而以钱赚钱的前提就是必须要有钱。从目前现状看,许多大学生并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同时缺乏该有的知识储备,一不小心就会掉进理财的陷阱,成为被疯狂收割的鲜嫩“韭菜”。
大学生群体里普遍有一种“月初是富人,月中是平民,月末是乞丐”现象。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固然是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开源”的能力,资金大部分来源于父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消费不理性。一旦发生资金空缺,大学生除了向父母求助或兼职打工,正常情况下免不了“吃土”的悲惨命运。
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除了资金的“开源”外,培养“节流”意识是更重要的财富观念。很大一部分学生对金钱的概念缺乏正确判断,经常容易出现钱不对账的现象,在简单的收支方面没有计划,更不用说更加复杂的理财规划。而且,大学生本身并不具备完善的理财知识架构,市场上存在的众多理财课程质量无法保证,大多是挖坑的骗局,从中很难学到有价值的深度知识。
我们可以理解大学生想要通过理财来尝试“开源”的行为,但我们应该反思当下的投资环境、自身的经济状况、知识结构等因素是否可以允许自己去试错,这是作为一个合格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责任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