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萍:我的“教育空间”在生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张晓萍向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学校供图

    在浙江嘉兴南湖旁有一所百年名校,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在第二个百年之初落成了新校园,深化了新课改,开启了新征程。

    在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中,她被其他学员推举为学习委员,每个学员都慕名前往她的学校学习考察。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嘉善县,她与来自上海的领航班校长张悦颖联合成立“两张”校长工作室,带动示范区中青年骨干校长共同成长。

    ……

    从教30年,她的“教育空间”不断生长。她就是嘉兴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张晓萍。

    守正与出奇 开拓办学理念和实践空间

    张晓萍出生于嘉兴一个教师家庭,教书育人是她从小立下的志向。亭亭玉立、青丝如绢,透着江南女子的秀气、温婉,使得张晓萍一站上三尺讲台就深受学生喜爱。

    张晓萍教过语文、思想品德、科学,直到现在,她还担任两个班的科学老师。“如果脱离了与孩子们的课堂交流,就会削弱我对教育的思考和灵感。”

    守正课堂30年,张晓萍的课却又不拘一格。

    在2001年的“南湖之春”教改展示活动上,张晓萍别出心裁地带来了一堂“让玩具屋亮起来”的课。她先和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分组用泡沫板设计制作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玩具屋。然后,张晓萍引导学生如何在玩具屋里连接电路、点亮灯珠。跨学科合作,又是随机选班,挑战十分“大胆”。没想到学生兴趣被彻底点燃,课堂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直到现在,“南湖之春”都鲜有教师尝试过类似的展示课。

    “以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和创新,就能驾驭好课堂,学校的办学亦是如此。”张晓萍说。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刚进入国内,张晓萍就在学校成立了红领巾网校,鼓励学生进行网页制作。在义务教育新课改启动前,张晓萍就试水小学生课题研究。有了这个基础,而后的几年,学校开发了一至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探究手册,“做中学”成为学生的学习标配。

    从2008年起,张晓萍在全校牵头研究“小学和谐教育发展性研究”。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要求学校课程能在清晰的教育哲学统领下形成“育人整体”。由此,张晓萍提出了“新儿童教育”的构想。

    “新儿童教育”,即培养健全人格、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热爱劳动等十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设计各学段具体育人目标指标体系,形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思考。

    基于新的理念框架,张晓萍推导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公式——“1+1+N”。第一个必修课程“1”,是国家基础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各基础学科融入一至两门校本课程,同时进行跨学科融合与统整,形成“数学与科技”“品德与社会”等五大领域的课程。

    第二个必修课程“1”,为主题实践课程,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探究、设计、制作、体验等方式,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STEM学习(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结合的跨学科综合教育)水到渠成。

    “X”则是吻合学生个性的选修课程。张晓萍牵头从年级、校级两个层面分头实施:年级由师生通过选课平台双向选择,实施走班选修;学校开设了近80门选修课。

    对此架构,张晓萍喻之为课程综合体,除了学校内部的“自产自销”,校外的优质资源也因综合体的影响力前来集聚。

    刚与柔 构建学校和谐共生的文化空间

    在介绍学校、汇报工作时,张晓萍有个习惯——喜欢谈“我们”,而不是“我”。“我反复向老师们强调,在学校里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是集体的一员,校长亦不例外。”张晓萍说。

    强调个体之于集体的关系,是对集体的认同与呵护。

    建章立制,是张晓萍管理思维中刚性的一面。张晓萍认为,校长要解决办学中的各种问题,必须克服情感、情绪的影响,想清楚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弄明白汇聚哪些资源来解题,从而找到最理性和有效的路径。

    比如,教师对教学创新望而生畏,张晓萍设计了一套“创新实践引导机制”。每年年初,张晓萍会让教科室梳理国内外教育热词,教师“凭感觉”报个标题即可。专家团队进行梳理,初步确立研究点。教师二次申报,在一页纸上写出条条框框。专家再次论证后,创新实践项目就进入正式的研究阶段。

    这套机制极大降低了教学创新的门槛,教师研究热情空前高涨,每年有40多个团队参与,甚至还有中途“插队”的。张晓萍既做“引路人”,又当“合伙人”,团队可以请她参与研究,为大伙出谋划策。几年下来,学校建立了良好生态:从创新项目发展到研究专题再到省市区规划课题,创新课题在省市屡获佳绩。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从一次STEM比赛的失利,到成为浙江STEM教育的“样板间”;从传统的学校家委会,到创新为合作性家庭成长联盟……张晓萍将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教师们称她是敢想敢拼的“铁娘子”。

    “铁娘子”也有柔的一面。

    2009年下半年,学校绩效工资方案在教代会上一次性通过并发放到位。但春节后,张晓萍听到了教师间的一些不同声音。如果任由猜疑、不信任蔓延开去,必将影响学校团队的凝聚力。

    张晓萍策划了一系列拓展活动,高空抓杠、盲人方阵、翻越人墙等,教师们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完成任务。

    这些和谐的精彩画面被录制下来,制作成一部部反映学校柔性文化的微电影。张晓萍还主编了《家文化》季刊,收录教师中的感人故事,传播更多正能量。

    “小家”到“大家” 打开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

    2013年,张晓萍被南湖区教文体局提拔为局党委委员。当区领导找到她谈话,希望她能够从学校管理转向行政管理岗位时,张晓萍答道:“我希望一辈子扎根在教育一线,为师生、为学校发展寻找无限的可能。”

    此后,张晓萍相继入选首批浙派名校长培养工程人选、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研修班学员、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个人的职业生涯空间进一步拓展。

    2019年,张晓萍带领工作室学员深入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四川凉山州越西县。在支教送教过程中,张晓萍发现当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不少学校虽有心理咨询室,但由于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帮扶活动难以开展。

    不久后,张晓萍选派了工作室成员校的几名专业老师,在北城小学成立了当地首个心理健康教研组,开展了心理活动周、“知心姐姐”、关爱孤儿心理团等一系列活动。考虑到许多学生住址偏远,家长多身在异乡,团队首创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亲子课堂,通过视频亲情连线,让老师、家长、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参加了一次亲子心理课堂后,学生木出尔布莫的家长激动地说:“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样的学习平台,感谢嘉兴来的老师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课堂,我会努力做孩子的一面镜子。”

    2020年,张晓萍又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联合同为领航班校长的张悦颖在嘉善县成立“两张”校长工作室。工作室现有10个成员学校,张晓萍和张悦颖一起指导学员们科学规划学校课程,学习经典教育名著,通过下校诊断、主题研修、办学实践展示等措施,探索区域中青年骨干校长的成长发展机制。

    手植垂杨三万株,春来新绿满南湖。张晓萍将家国情怀融入了个人的职业生涯,而在她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育人也找到了生长的“教育空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