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体验中厚植对党的情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5-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学生在分享“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项目课程学习心得。朱玲 摄

    “尊敬的李大钊先生:您好!在刚才的课本剧中,我扮演您的女儿李星华。您和一大批共产党员前赴后继、英勇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富强文明的中国……您为人民利益而死,您的死重于泰山。我一定会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像您一样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这是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六(3)班学生浦安琪写给李大钊先生的一封信。5月14日,该班的主题班会上,学生们排演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中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审讯李大钊宁死不屈的一幕,并朗读了每个人写给李大钊先生的一封信。

    这是岱山实小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

    问卷调查

    摸清学生认知起点指引项目课程研发

    针对小学生开展党史教育,应该围绕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岱山实小校长郭卫星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摸清学生党史学习的认知起点。

    为此,2020年年底,学校抽取六年级一个班做了问卷调查,以“中国共产党”为关键词,从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优秀党员、标志象征四个方面,让学生列举他们所了解的相关内容。“我们对学生回答中一些词语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党史知识体系看,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及党史相关知识缺乏整体认知,呈现碎片化特点;从时间维度看,学生知道的党史知识多集中于新中国成立前,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从获得党史知识的渠道看,主要来自课本、红色故事以及一些参观活动,与生活关联度不强;从学习方式来看,以记忆为主,较为枯燥单一,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没有被充分激发。”郭卫星说。

    这样一份“把脉”式的摸底调查,为学校开展党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让郭卫星校长和他的教师团队找准了目标方向。怎么让党史学习更加系统和深入、更加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相关党史文献,经过充分讨论,决定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开展党史教育,组织教师团队利用寒假时间“立项”并完成了“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项目课程开发。

    据学校教师发展处副主任朱玲介绍,今年春季学期开始,该项目课程在六年级学生中开始实施。课程排入课表,主要利用地方课程的课时和班会时间开展。

    系统梳理

    引导学生建立对党史知识的整体认知

    实施“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项目课程的依托是一本普通杂志大小的册子,参与项目学习的学生人手一册。记者发现,这本小册子图文并茂,除了必要的党史知识,更多的是留白让学生自主探究,要求学生以补充关键信息、简要表达观点、绘制思维导图、拍照举例、讲述感想和实践经历等方式完成学习。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查找整理资料,开展小组讨论,进行深度分析、价值判断、动手制作,甚至走出校园参加实践,把学科能力运用到党史学习中来。

    “完成一项项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党史的过程。”郭卫星说。

    为了克服党史学习中随意化、碎片化的问题,项目课程团队从党史常识、重要事件、英雄人物、革命精神四个维度进行系统梳理,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党史艺术馆”“幸福生活”“自主研究拓展”6个单元,引领学生一步步从历史走向现实,从宏观走向个体,建立起“党”与“我”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怀。

    “请尊重、爱护中国共产党党徽和党旗。你知道红旗、锤头和镰刀分别代表什么吗?”

    “请用钢笔工整地抄写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以及入党誓词。”

    “同家人一起学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你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吗?请写出来。”

    “请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研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提出过哪些要求?”

    ……

    在第一单元“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学生在完成一项项学习任务过程中,自然地掌握了党徽、党旗、党章、全国党员大会、党的总书记、党的宗旨、入党誓词等知识。这些是党的标志与象征,突出了党的基本特征。

    而在第二单元“光辉历程”中,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课程选择了中共一大会议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遵义会议、三大战役、开国大典、香港回归等14个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或重要会议,勾勒出党和国家发展主线,引导学生在查阅资料、了解这些重要事件、会议的背景及意义的过程中,准确感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

    链接生活

    让学生真切感受“党的光辉照我心”

    针对摸底调查了解到的学生从教材及相关课外书籍中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党史知识较多,而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史知识了解较少的特点,学校在课程设计时特意在“伟大成就”这一单元设置了“两弹一星”“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板块,将党史学习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你知道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分别是谁吗?请填写在下面的方框中。”“你最崇拜哪位科学家?谈谈你想从他身上学习哪些品质。”

    “请你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写一首小诗,表达对党的爱戴与感恩之情。”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理解。”

    ……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与党史基本常识和新中国成立以前党史相关的学习任务是收敛式的,相关文献中的论述指向是相对集中的,而新中国成立后、与学生生活时代接近的学习任务,则是发散性、开放性的,更强调学生个体认知和感受。

    在“幸福生活”这一单元,这一点体现得更加明显。

    小小一株苦菊,在不同年代人的心目中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过去苦菊是充饥的食物,红军长征途中,连苦菊也吃不上。而今天,我们吃苦菊是为了调剂口味,利于身体健康。课程实施中,教师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讨论,从一个极小的视角放大到人民的幸福生活。此外,过去“一衣穿多季”,现在“一季穿多衣”,折射出的是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审美消费观念的改变。从上世纪50年代的草房,到七八十年代的瓦房,再到今天的楼房,中国人民从“忧其屋”到“有其屋”再到“优其屋”,背后反映的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提升。学生们聚焦身边生活场景,通过观察、寻访、比较、拍摄图片、抒写感悟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一本本项目课程手册,图片丰富多彩、角度各异,稚嫩的笔触描画出每个人不同的思考和感悟。

    “这样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明白,党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党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主心骨,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副校长赵梅说。

    延展学习

    丰富党史学习形式走向更深层次

    学习党史不能不求甚解或一知半解,要深刻理解党史的内涵,还需要引入外部相对专业的党史教育资源。为此,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等电视节目,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中共党史青少年读本》《共产党员应知的党史小故事》等书籍,并举办读书心得分享会,营造学习党史的浓厚氛围。

    在项目课程的“党史艺术馆”单元设置有“电影作品中的党史”“音乐作品中的党史”“美术作品中的党史”“文学作品中的党史”四个板块。为《建党伟业》《长征》《重庆谈判》等影片设计海报、写影评和获奖颁奖词,为某部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共产党员写人物传记,从歌词、旋律、情感等角度赏析歌曲《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并写乐评,制作反映小康生活的摄影作品集,写一写读过的某一本红色经典小说的故事梗概……这些项目任务,将党史学习与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学习融合在一起,学生们的表现也精彩纷呈。

    按照学校的进度安排,学生完成“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项目课程的每一项任务,项目式学习过程就完成了,但是全校的党史教育活动仍在延展和深化。项目课程完成后,各班级要组织开展学习成果汇报会,每个学生要向同学展示自己完成的项目课程文本,介绍其中一个单元的完成过程,讲述其间发生的故事,谈学习收获,重点汇报通过学习对中国共产党有哪些新的认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