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成功必备的四大要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6-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陶继新 论道名校系列之三十九

    东北师范大学大连保税区实验学校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前后,有的学校也试图在这方面破茧而出,可是,迎来的并非胜利的曙光,而是失败的魔咒。

    何以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

    因为学校要想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成功,有四个要素是断不可少的,其他学校如果具备了这些要素,胜利的女神也会翩然而至。

    已经充分掌握四大要素并取得成功的谢新峰校长在接受笔者访谈的时候,做了如下的解说——

    一、要有系统思维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属于社会治理改革,每一个点的改革,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仅仅进行某一单项改革的话,就可能因其他方面的掣肘而让改革举步维艰,甚至造成全盘皆输。所以,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具有系统思维,进行全方位的顶层设计,以推进问题的全面解决。

    二、构建政府部门和学校双向互动的关系

    体制机制改革涉及政府部门与学校两个层面,只靠政府部门或学校一方单打独斗很难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政府部门的职能是发动改革,提供政策制度上的支持,用制度经济学的话讲,就是提供制度资源或释放制度资源。在学校改革起始阶段,区政府部门就制定了学校体制机制改革文件,没有这一优势的制度资源,学校的改革就无从谈起。

    可如果文件下发之后,学校只是被动应付,改革也不可能推展下去。所以,学校要应时而动,发挥主动性,快速而又扎实地推进改革。在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之后,又有可能出现新的对政府部门资源和制度创新的需求。为此,就要即时主动地与政府部门沟通,从而让政府部门再次形成新的文件。

    金普新区和大连自贸片区政府部门具有改革的气魄,又大胆放手让学校进行改革,双方形成了真正的合力,才有了改革的顺利推进,即使遇到某些问题,也会很快通过沟通得以解决。

    谢新峰校长认为,政府部门与学校的真改革与大合力,才使学校从改革起始直到今天,都有了扬帆远航的气势。

    三、要推动改革的关键项目在校内率先取得突破

    学校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时候,不能避重就轻,而要抓住改革的机遇期与高峰期,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如果错失良机,就有可能陷入时不再来乃至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上级关于体制机制改革文件精神刚一形成,学校便在全员聘任制方面开始行动,很快用合同制的形式招聘了31名教师,从编制上解决了师资缺失的问题。随之又马不停蹄地在绩效工资制改革方面打开缺口,并一举成功。从学校各个领域改革的方案出台到教代会讨论通过,以及全员聘任制的实施和奖励绩效工资的发放等,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

    学校改革力度之大和推展之快,更加坚定了政府部门支持学校体制机制改革的信心。教师感受改革之风阵阵袭来时,竟是如此的清新而美好,而同时从改革中获取红利又让他们欣喜不已,于是,希望与支持改革,在学校里也就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四、运用法治思维对成果进行及时固化

    有些学校也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是,由于后来上级领导人事更替,让原有的改革受到阻碍,甚至无能为力地中止了改革,重又回到了传统体制机制的轨道上来。

    谢新峰校长说,学校要想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持久的成功,就一定要用法治的形式固化改革的成果,此之谓法治固化,亦制度固化也。

    比如《东北师范大学大连保税区实验学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案(试行)》在主任办公会上通过后,不仅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还由管委会办公室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而作为完善和细化改革方案和突破性标志的《关于解决东师大连保税区实验学校若干问题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请示》是新区教育和文化旅游部门就相关问题向管委会提交的一个请示报告,管委会主要领导批示后,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至相关单位,这就具有了制度固化之义。包括全员聘任制的编制问题、奖励绩效工资制等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正是以管委会文件的制度固化下来,才有了这一改革成果长期的合法存在意义。

    谢新峰校长认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是学校持久而又快速发展的根本。本立而道生,发展学校固然需要“术”,可核心元素是“道”。没有本,就遑论道;有了道,学校才能具备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学校有了体制机制改革之本,未来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明媚的春天。

    (陶继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