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互联网思维 推动思政教育革新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思维深刻影响着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轨迹,随着我国“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也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立足互联网“平等、开放、创新、共享、协作”的特征,积极以互联网思维改革和创新推动思政教育。重庆文理学院是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围绕“建设应用型学科,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进行了一系列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先后获得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教育网络示范单位、国家级别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全国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历经40余年的不懈追求和跨越发展,年轻而蓬勃发展的重庆文理学院正秉承“进德修业、博文达理”的校训,坚持“应用为本,管理创新,开放办学,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大力实施“顶天立地”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应用型深度转型发展,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以互联网思维为引导、以提高思政教师综合素养为重心,努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课上到课下、从教师到学生、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式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感,在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以互联网思维提高思政教师综合素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普及和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领了一个崭新的社会,让当代大学生以及教师获取知识更加直接具体,也更加解放了高职大学生以及教师的思想。与此同时,对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而言,教师变得不再是知识权威,而学生活跃的思维、旺盛的求知欲则变得让教师难以掌控,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引发学生的认同和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成效。互联网的普及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而言,互联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海量的教学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给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扩充,满足了学生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因此,互联网正成为师生教与学的关系的共通点,在思政教育领域尤为如此。重庆文理学院在努力促进思政教师队伍年青化、专业化的同时,通过开展“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专题网络培训、邀请重庆市扶贫集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脱贫攻坚进高校专题思政课”、与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示范团队及周口师范学院等开展交流座谈会并进行集体备课等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及互联网素养,鼓励教师以互联网思维带动自身能力的提升,摒弃陈旧的观点,淘汰落伍的教学内容实例。一方面积极开展相关教材的更新和修订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时效性的优势,对教材修订周期内不能及时更新的时政事件,努力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制作出图文、影音等形式丰富的教学材料,通过课件展示、课外阅读、新媒体平台分享等渠道进行展示和补充,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将课堂与前沿的信息、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互联网的优势在高等教育中发挥更大化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同,进而提升高质量育人的成果。
以互联网思维创新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
思政理论课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令学生难以理解,因此,通过恰当、丰富的教学方法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兴趣。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和表现形式,为丰富思政理论课教学手段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重庆文理学院从课前的资料收集、备课,到课上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再到课后的作业布置、延伸思考等,努力以互联网思维带动教学手段的革新。例如在课前,教学内容与当下的热点时事相结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尤其注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设立标准答案,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的参与感,但对存在负能量的思想则要明确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对课堂无法完成的讨论话题、延伸出来的新话题及布置的讨论话题,则鼓励学生在各新媒体平台中形成讨论组作进一步的沟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使课堂空间得以延伸。
以互联网思维增强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的共振
在思政理论课给予学生正确引导的前提下,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实践教学、通过广泛参与和融入社会,以更为具象的体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现实社会的了解,以此形成由课堂上的理论来指导课堂下的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接触和认识社会。
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上讲授“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成就”这一内容时,先从综合国力与世界影响力、工业经济、人民生活水平、教育文化事业、生态环保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阐述,配合精美的课件展示70年发展前后,尤其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事物的数据及图片对比,以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重庆文理学院发动学生与家中长辈交流,了解在他们眼中这70年的巨大变化,还可以找一些旧照片,将照片中的景物与现在的景物作对比,经过整理后在班级内进行分享和交流,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知和认同伟大祖国的发展,此外,对其中部分优秀内容还做进一步润饰并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上,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宣传效果。
再如,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上讲授“遵守公民道德准则”的内容时,重庆文理学院尝试引入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慕课教学模式,先让学生通过慕课了解公民道德的核心、原则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道德的内涵与价值,再进一步延伸出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生活中的文明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进而联系自身实际,讨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的道德意识。
本文系2019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科学网络思维的培育与内化研究(19SKGH1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重庆文理学院 夏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