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山水好文章
“碧桃三月花似锦,来往春江有钓船”,富阳籍著名作家郁达夫曾这样描述家乡的风景。在小说《沉沦》中,他也引用过唐代诗人吴融描写富春江“一川如画”的诗句。出版于1921年的小说《沉沦》距今已一百年,置身于山水中的郁达夫用他的笔书写了一百年前的青春,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百年后,青春、文学和山水依然是说不尽的话题,依然有写不尽的文章。
5月28日,富春江畔的富阳中学,正进行一场关于青春、文学、山水的讲座,主讲人是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
青春,作为一种精神
李敬泽从郁达夫的成名作《沉沦》讲起。“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在异域发出的呐喊代表了当时青年的呼声。李敬泽说,文学从郁达夫那一代开始,既是个人的心声,也是民族和时代的心声。在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他建议学生们重新读读这部作品,从中了解历史、了解文学。
“我们谈论青春的时候,其实不仅在谈论年龄,而是在谈论一种文化、精神、信念、希望。”李敬泽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和鲁迅的《故乡》为例,说明这两部作品都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进取,表达了对开辟新的道路的渴望。“这是寄托在我们国家和民族命运里的青春,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该在自己的精神中永远努力葆有的青春。”
说到山水,李敬泽提出需要拉开一定的距离、摒弃功利的目的去观照,山在那里,水在那里,真正的问题是有没有一双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审美的眼睛。这种感受力需要的是一颗青春之心。如此,你才能看到黄公望的山水、谢灵运的山水,更重要的是能看到你自己的山水。
在李敬泽看来,现代文学在本质上都是关于青春的问题,“青春、文学从根本上讲是一体的。爱文学的人一定有一颗青春的心,而有着青春之心的人,是特别适宜走文学道路的”。但他并不鼓励大家都成为文学家,中国不需要那么多文学家,但有青春之心、文学之心对一个人的成长则是特别重要的。“青春也好,文学也好,山水也好,其实就是一件事,都是关于我们自己,以及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和即将被创造的未来。”
富阳中学37年前就创办了达夫文学社,定期开展活动,出版社刊,发表学生作品。讲座结束后,富阳中学校长丁明中为李敬泽颁发了达夫文学社顾问证书。
作为文学社成员,高二女生余楚如对李敬泽在讲座中说的“看山便只是看山”这点很有心得,“这其实是对文学创作的一个忠告:要有我,要真实”,她说,深深地记住了“我便要看此时的气息与光影,这种感受即为青春之心”这句话,她欣喜于自己第一次对“青春”“文学”“山水”有了这样独到而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文学春风沉醉校园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另一名篇的标题,此次由北师大未来青少年文学文化公益计划(简称未来公益)与富阳中学联合举办的校园文学建设研讨会便以“春风沉醉校园”为主题。富阳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除了现代的郁达夫,谢灵运、孟浩然、苏轼、陆游等古代名士都曾留下过关于富阳的不朽诗篇。
在有着如此丰厚文化土壤的校园谈论校园文学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李敬泽的主题讲座之后,是公益论坛环节,由青年学者陈思、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项静对谈“我们这个时代的青春文学”。
这几位80后的学者尽管已离开青春有些时日,但谈起他们各自经历的青春期以及青春期的阅读还是让台下的学生很有代入感。夏烈说自己的文学阅读与精神成长是连在一起的。高一的整个暑假,他都在读小说,其中就有郁达夫的《沉沦》,“读到最后那段,我的眼泪唰一下流了下来”,确实感到青年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开学去还书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他说:“青春期的阅读,建立了我和历史、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项静的阅读则经历了“从路遥到琼瑶最终又回到路遥”的富有青春期叛逆色彩的过程。她认为目前的青春写作仍然是比较隔膜、狭窄的,怎样去注入一些新的角度和维度?她对学生们说,你们应该有自己的一个书写的角度。敬泽老师提供了山水的角度,历史的角度,与伟大的人成为同行者,就有了共同的观察角度,如伍尔夫所说,想象我们处在一个共同的房间里写作。那么我们与前辈就不仅仅是继承的关系,而是成为同行者,面对共同的环境,写出自己的青春。
夏烈从事网络文学研究多年,当谈到他所了解的那些网络“大神”的名字,台下学生中起了一阵骚动,显然,那是他们这一代所熟稔、热衷的青春阅读世界。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种感染力。在陈思看来,文学本来就是育人的。作为未来公益计划发起人,他说:“人们往往认为文学和教育是两个领域,教育是学校的事,文学是作家的事,而未来公益计划要做的就是把两者融合起来。”
逸夫楼阅览室的大玻璃窗如一个个取景框,集聚了富春江宽阔江面上的各种风景,在这里读书、写作想必是无比适意的。上午的活动结束,李敬泽在此手书了“如此山水正青春”的横幅。下课铃响起,青春的声息打破了这座江南校园的宁静。
记录青春,与自我对话
铃声再度响起的时候,下午的分论坛在逸夫楼会议室开始了。这次是学生与语文学科组长王斌杰,语文教师葛岭、何蔼,以及项静、陈思等专家围坐在一起,先由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体会与困惑,再由老师和专家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高二(1)的杨凡在小学五六年级时迷上了仙侠小说,并试着写以自己为主角的“爽文”,后因一些“不想细说”的原因处女作“夭折”了,但写作的热情始终保留着。他说:“我愿意将作品当做一个精神基地,把那些幼稚的,不切实际的,甚至疯狂的念头装在里面。”这也成为他加入文学社的动机。目前他正在创作一部故事发生于明朝的长篇官场小说,他的困惑是,如何在故事内容的推进和语言修饰之间寻找平衡。最后,他说自己并未把成为专业作家当做目标,“写作对于我来说是与自我的对话,是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因此我需要绝对的真诚”。
爱好古典诗词的黄尹彧虽然只有17岁,却已经写诗十年。她在小说写作方面的困惑是场景的比重远超情节的比重,找不到叙事感,讲不好故事。
余楚如目前选的课是理科方向,未来可能也不会以文学为主业,但觉得能用文字把时光记录下来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所以一直喜欢写作。这次老师点评了她发表在社刊《双松》上的《柒号床的鼾声》,她感到受益匪浅。接受采访时,她兴奋地说:“陈思老师给我开的个人书单以及相关阅读建议,使我有了一个比较确定的后续阅读方向。他特别指出的关于《追忆似水年华》前30页对人物特定状态的描写,我认为是对我作品中人物心理捕捉的提点,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系。”
对于学生们来说,这一天的活动算得上一次值得回味的文化事件。活动一结束,文学社指导教师王德宸就被几个学生围住了,“有两个高二学生对我说想加入社团,说上学期招新时感觉自己不能做到学有余力所以没报名,现在也不确定能做到,但特别想加入”。
2019年来富中任教的王德宸生于1989年年底,可以说是个“准90后”。他在衡水中学当语文老师时创办了观澜学社,观澜学社曾两次获得“全国示范性文学社团”,还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百大国学社团”称号。
作为年轻的资深文学社指导教师,当被问到“文学带给了你什么”时,他说:“一是学生在作品中与我坦诚相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而我经由文学走近了这个世界。二是沉浸于文学的世界中,且不说探知人性、欣赏艺术,就我个人而言,文学会使我保持热情、单纯,让世故、油腻来得慢些再慢些甚至永远不来,这也许就是李敬泽先生所讲的葆有青春吧。”
未来公益计划于2019年11月正式发布,以“跨界协同,培育文化新人”为指引,以“互联网+教育公益”为抓手,跨界整合文化、教育资源,通过公益活动、公益讲座、公益课程等文化素养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现、培育文学人才。未来公益计划行动办主任李旭光说,校园文学的发展,对于培养人、塑造人起着重要作用,需要社会各界投注热情和行动,用文学观照未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