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办学开先河 协同创新谱新篇
20年前,为服务国内大量听力损失人群,填补我国听力学高等教育专业以及听力师专业技术职种的空白,浙江中医药大学发挥引领者的示范作用,校企协同,勇开先河,在全国首次开办听力学专业,播撒仁爱济世的种子。
20年来,一步一个脚印,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学专业携着由责任担当转化的动力,发展壮大,将专业逐步发展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被誉为“中国听力师的摇篮”。
20年来,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学专业以大魄力、大智慧、大手笔构建了一个崭新的“专业催生行业,创业促成职业”教育生态,谱写了一卷校院企“协同创新”新篇章,为加快推动我国高等听力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听力办学校企“协同创新”的新范式。
大魄力,大智慧,首创专业,创“协同创新”之基
我国有8000多万听障人士,且每年新增约4万名新生聋儿,加之正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口达1.5亿,有大量听力损失人群。因此,我国对听力师、言语康复师的人才需求巨大,且随着社会对听力健康需求增大而越发紧迫。
为破解困境,2001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审时而动,经过国际考察、缜密调研,精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联合“惠耳听力”,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申报创建了国内首个听力学(目录外)本科专业,提倡产—学—研特色的本科教育,注重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的听力人才,在填补听力学高等教育空白的同时,点燃了听力行业新兴的火种。
听力学专业以“教育推行业,创新带创业,听力健康作贡献”为专业建设使命,以“双主体育人”为教学组织形态,在培养听力学专业人才的同时,撬动了听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学校立足中国实际,校院企联合,率先研制了“中国听力学本科教育标准”“听力专业规范化建设要素”“听力康复技术要求”“职业胜任力标准”,共同发布“听力诊疗指南”等多个听力行业技术标准,形成标准化的听力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双创”教育体系,以临床听力师职业能力为导向,通过供需对接、联合开发“听力师基准性胜任力要素”“鉴别性胜任力要素”听力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绘制符合我国实际的听力师岗位技能图谱和胜任力模型,在学校听力专业的影响和积极推动下,促成国家在《中国职业大典》中增设听力师新专业技术职种,并将逐步建立完善的听力师职称晋升体系。
经过20年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专业办学作示范、创新创业出成效、行业产业获教益”的改革目标,取得了独具特色可供借鉴推广的典范,为我国听力学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范本,奠定了基础。
巧布局,巧实施,创新创业,铸“协同创新”之魂
20年来,听力学专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共命运,精准布局,巧妙实施,以听力创新创业为协同创新之魂,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企业创业基金的支持下,听力学专业因势而动,以惠耳听力学院、创业俱乐部为载体,构建听力创新创业教育(E)、听力创新创业实训实践(P)、听力创业孵化(I)、听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S),形成真实环境任务驱动的听力“双创”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协作,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学生获国家级别学科竞赛奖50余项,位列全国中医院校首位。师生自主创业,联合企业共同创建了800多家听力诊所和15家国际听力中心,累计服务用户65万余人,搭建了覆盖全国的听力康复服务平台,创设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破解了被动就业难题。
20年来,听力学专业应势而进,深耕产教研融合,校企联合获两次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开展国家产业化示范项目研发,成立杭州耳聋康复研究院、人工智能听觉研发中心,获批专利或软著50余项。听力学专业创始发起听力教育本科联盟,联合发布《中国听力学教育标准》《中国言语语言康复联盟专家共识》。从专升本到研究生、从社会培训到“一带一路”留学生教育,形成了纵深的办学层次和广泛的培训规模,作为国家级别助听器验配鉴定基地,培训行业听力技术人员数千名,形成了“产·教·研·康”一体的人才培养摇篮、技术研发中心、听力康复平台和技能鉴定基地,积极孵化打造“听谷”,助推听力行业繁荣发展。
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听力学专业积极探索校企互惠机制,多举措激发企业办学内驱力,聘请企业创始人担任专业联合带头人,海外博士双边入职,出台“优先选人用人”机制、共享科研资源和数字资源。自联合办学以来,企业成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年产值居全国同行首位,获得杭州市残疾事业重大贡献奖,产业反哺教学,捐赠教学资金1500万元,共建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形成一整套校企协同互惠长效机制,保障双赢,专业和企业共成长。
创品牌,创特色,引领教育,扬“协同创新”之长
作为全国首个建立的听力学专业,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学专业20年成长的画卷上,历史的荣光和现实的奋进交织交融,在协同创新之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专业建设品牌和特色。
在听力学专业20年教育创新与跨越式发展中,听力学专业建立了本科教育标准、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体系、岗位胜任力指标、实验示范中心、实践基地建设标准等一系列规范化办学指南,培育了教授名师、行业精英、临床名医三结构的师资队伍,构建了听力师职业胜任模型,形成了一整套办学理论成果和办学规范化文件。办学思想辐射全国,在本专业示范下,先后孵化19所大学办起了听力学专业,为我国听力人才的规范化培养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路走来,听力学专业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组织形态,教师双向流动、双边任职,学生在听力诊所—国际听力中心—人工智能听觉研发中心三级轮转、本硕博组团科学研究、应用课程开发、真实环境的任务驱动、毕业双考核,形成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互相推动的办学模式。
随着“听力师”新职业的诞生,教育撬动行业的新兴和繁荣发展。“纵深的办学层次+广泛的社会培训”“发行教育标准+出版诊疗指南”“职业技能鉴定+‘一带一路’输出”,积蓄行业动能。毕业生广泛就业于全国各大医院、近10家知名听力外企,创业50多家听力诊疗中心,促进了听力行业和听力健康产业的繁荣发展。
再多的笔墨也无法写尽20年的改革创新,从主动对接时代人才发展需求到在协同创新中发展,再到积极引领行业发展,听力学专业人将不忘初心,永远在路上——
强交流,强合作,辐射示范,行“协同创新”之路
经过20年的建设发展,听力学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各大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已培养1500余名听力学专业人才,位居全国首位,极大提升了我国听力康复的整体水平,推动了听力行业的规范发展。本科生广泛就业于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九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等全国著名三甲医院。
与此同时,学校听力学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学界行业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在教育交流示范方面,2016年,全国听力学本科教育论坛在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2019年,第五届中国国际言语语言听力高峰论坛首次在学校举办,教学成效多次在全国会议和行业中进行成果展示。同时,学校作为中国听力言语康复高等教育联盟创始单位、浙江省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举办多届之江听力语言康复论坛、浙江省听力与言语治疗师沙龙,推动了省内外学术交流的开展。
国际合作方面,学校开展了英国首相行动计划项目和实施英国卡迪夫、南安普顿大学等暑期学生夏令营,招收“一带一路”听力学国际研究生,项目成果多次参加国际交流,为尼泊尔、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输出听力康复服务的中国方案。
迈入新时代,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学专业再次整装待发,将继续坚持走与听力企业行业融合的发展之路,协同创新,践行以“教育推行业,创新带创业,听力健康作贡献”的专业建设使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向着更高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再谱新篇。
(肖永涛 应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