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对症”的农村幼师培训系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6-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农村园教师经过培训,主动挖掘资源开展课程活动的意识与能力不断增强。图为江苏省盐城市潘黄中心幼儿园的教师带着孩子们将熟透的桑葚收集起来,提取紫色汁液,为孩子们绘画涂鸦提供天然颜料。
刘琪 摄 卞桂富 文

    农村幼儿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质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离不开有质量的培训。由于时间限制、教研力量薄弱,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必须寻找真正契合他们发展实际的培训内容,选择灵活的培训方式。与此同时,培养一批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实际,能够真正引领教师发展的培训者,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培训真正达到促进教师发展的目标,还要做好培训的效果跟踪。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旗帜鲜明地提出“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此后,连续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农村都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正处于“覆盖先,提质难”的发展阶段,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队伍整体薄弱,导致幼儿园教育质量不高。要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如何基于高质量的“对症”培训,有效提升农村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及能力,成为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

    顶层设计

    架构需求导向的教师培训内容

    要确保教师培训方向,顶层设计尤为重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幼儿园教育情境的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传统培训内容已难以满足农村园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新的背景下,重构培训内容,成为改善农村园教师培训的首要问题。

    培训的顶层设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需求导向是前提。要确保培训的精准性,施训前的需求调查要先行,这样才能在充分了解每位参培者的需求、能力水平及学习起点的基础上,确保培训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分层分类是基本。要确保同期培训的同质性。如能对培训对象进行更细致的甄别和遴选,就更便于培训内容的设计,使培训更契合参训者需要。再其次,平台建设是保障。有了大数据的依托,需求调查、痕迹记录、资源互通将成为可能,这也是提升培训效率,促使培训内容与时俱进的有效手段。最后,长期培训是趋势。大量的短期培训虽能解燃眉之急,但难以跟进效果。延长培训时间并分阶段进行,追踪参培者学习后的实践效果,再跟进改善后期培训内容,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园教师专业发展护航。

    此外,培训内容的重构还应纵横兼顾。所谓纵,即关照农村园教师在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目标。以培训中的“职业认同”为例,培训内容可以根据转岗教师、新手教师、熟手教师进行分类设计。其中,转岗教师侧重职业理解与认识,可围绕“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与职业规范”设计内容;新手教师侧重培养其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对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可围绕“良好师幼关系的构建”设计内容;熟手教师侧重职业中的个人修养与行为,可围绕“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构建”设计内容。

    所谓横,即培训内容还应涵盖一名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既关照参培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职业素养提升需求,又兼顾其教育实践能力与实践智慧、专业发展技能的提升要求。

    队伍建设

    实施“省—县—乡镇”三级培训者培育

    为确保培训质量,培训者队伍建设是关键。如何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探索并构建促进农村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人员保障体系,成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TOT(培训者培训)模式,是农村幼师培训队伍建设的有效方式。可搭建由高校研究者、幼教教研员、优秀省级园园长及骨干教师构成的省级培训者团队,再进行县级培训者团队(县级优秀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的选拔和队伍组建,依次是乡镇级培训者团队,由此形成“省—县—乡镇”三级培训者队伍。三级培训者队伍逐级实施培训任务,进行不同层级的教师培训,弥补了农村缺乏培训和教研人员的问题,建立了农村园教师队伍培育的造血机制。

    对县级、乡镇级培训者团队的培训,有利于培养出一批从“模仿”到“创造”的带教导师。县级、乡镇级培训者这两支队伍,是介入参与农村园教师能力建设任务、监督指导农村园建设的重要成员。他们通晓本地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了解本地农村园教师实际发展水平,拥有改革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能领悟技术团队建设理念并协助落实理念的重要中介。

    多元实施

    采取线上线下并举的培训形式

    没时间参加培训是农村园教师培训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教师培训需突破传统的单一形式。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期农村园教师培训也应顺势而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培训模式变革。线上线下并举,是当下实施农村园教师培训的有效路径。

    农村园教师工作的繁杂性和全天候,制约了他们对培训方式的选择。如何帮助教师在兼顾工作的同时也能获得有效培训,成了组织农村园教师培训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基于此,线上培训的便捷性和经济化优势十分明显。通过将提前录制好的培训内容放置在共享平台,供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平台搜索或下载,并完成进阶式学习,可有效解决农村园教师没有充足时间进行培训的问题。此外,还可以搭建“学习社区”“培训论坛”“工作坊”等云上空间,让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实现远程教研、线上观摩等,以弥补培训团队实地指导频次有限的问题,并有效拓展线下培训效果。

    当然,传统的线下培训仍有重要价值,它使得培训更具有情境性。线下培训可采取互动、合作、参与的培训方式,通过参培者身临其境的体验性活动,更有利于对真实问题情境的诊断与分析。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以更好地实现培训目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农村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果只是寄希望于教育行政部门或教师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农村园教师培育必须走出多样化实施路径,将外出学习与园本教研、在岗研修与跟岗学习、园级教研与联片教研相结合,才能全方位、多角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网络覆盖

    通过教研跟进追踪培训效果

    农村园教师培训效果如何显现?以点带面的教研网络覆盖是保障。农村园教师培训效果追踪必须与农村园质量提升相联结,因此,必须建设系统的培训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促使培训质量评价从经验判断走向科学诊断。

    以指向农村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评价为例,通过农村园教师能力测评系统,就能做到培训前有能力诊断,及时判断参培教师的能力起点和发展需求;培训中有过程监测,灵活调整培训内容及方式;培训后有评估反馈,及时追踪培训的成效。

    再如,利用农村园质量评价工具,进行农村园质量问题诊断,可以发现影响质量的核心要素。再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需求与幼儿园教育实践融为一体,促使培训设计紧密围绕核心要素进行,帮助农村园教师把握改善核心要素的实际能力,再学以致用,通过教育教学质量改善促进农村园办园水平提升。

    培训效果的保障还有赖于层层陪伴式的教研网络覆盖及教研跟进。首先,“以点带线”,以县幼儿园为中心,带动乡镇中心园建设与发展。其次,“以线带面”辐射推动民办园、村级园建设与发展。教研网络的形成与覆盖,确保了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幼儿园发展也能得到有效支持。教研网络的纵横并举,也促使幼儿园通过结盟伙伴园、姐妹园,通过幼儿园的层级辐射带动更多民办园、村级园成长,从而促进县域内幼儿园均衡发展,最终促进农村学前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作者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