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起兴邦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6-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彼时,国家、社会急需大量建设人才。然而,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问题。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成为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迫切需求。

    1983年10月,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要依靠教育

    聚焦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和派遣留学生工作逐步恢复。按照“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需要和可能,广开渠道,力争多派”的方针,我国留学事业也迎来了春天。

    改革开放后,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涵盖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大层面,职业教育制度不断完善,办学力量日趋多元,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扩大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1980年,高等职业教育诞生,此后我国职业教育加速发展。2005年第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大大提升,规模迅速发展,专任教师数量迅速增加。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向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

    1998年时,我国本专科学生在校人数只有34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9.8%,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扩招启动后,高校招生从1998年的108万人扩大到154万人,增长速度达到42.59%并不断扩大,到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超过了1000万人。我国高等教育转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洋说,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随着“211工程”和“985工程”相继实施,一大批高校加速发展。

    “这两个工程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李洋说。

    据统计,恢复高考以来,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累计1.4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77年的2.6%增长到2020年的54.4%。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国家建设输送了逾亿名高素质专门人才。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在厦门大学教授邬大光看来,我国高等教育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实现高等教育供给结构的整体优化,构建创新、协调、开放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这种体系的构建首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四为服务”的办学方针,既要满足适龄青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新高等教育需求,也要满足社会经济从外延式发展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需求,更要满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

    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肩负着崭新的使命。“从国内视角来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从国际视角来看,大国竞争日益激烈,使得教育的战略性、重要性更加凸显,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为迫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金紫薇说,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时代已经有了明确的需求,教育必须要做到更加精准的创新人才供给。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选拔培养综合素质优秀且基础学科拔尖的人才。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重点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优化高等学校区域布局,大力支持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海南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发展优质研究生教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台账建立之初的60多万人降至682人,20多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70多万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2019年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达到59%,到地市级及以下基层就业的比例也达到了69%。

    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十三五”期间,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200余个专业和10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800多万名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接受了职业教育培训,千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创新型医学人才。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战役中,钟南山院士、陈薇院士冲锋在前,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医疗团队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教育部的组织下,高校围绕检测试剂、药物研发、疫苗研制等方面开展紧急攻关,截至2020年12月,共研制出44款检测试剂盒,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进程不断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和措施,核心指向“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目前,全球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以外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约有2500万,“十三五”期间全球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人数达到4000万人次,国际中文教育拥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此外,我国职业教育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400余所高职院校与国外办学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设“鲁班工坊”,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事业始终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

    新时代,新征程。面向“十四五”、面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我国教育将坚守初心和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