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创新”推进劳动教育“三教”改革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和相关文件精神,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五育”并举,在劳动教育实践方面不断探索,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顶层设计
打造劳动教育生态
开展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牵头搭建“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36个劳动教育研究中心—1000多所职业院校”三级劳动教育研究体系,打造“教育指导机构成员—劳动教育研究员—劳动教育教师”100多名三个层级的劳动教育研究队伍,开展“劳动教育理论—劳动教育制度—劳动教育实践”三大领域研究,系统构建了“三劳共育、三阶递进、五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生态。其中“三劳共育”是指从学校、家庭和企业3个维度统筹推进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劳动教育与实践,每年5月、10月为全校性劳动月,以班级为单位交替安排劳动周。“三阶递进”是指一年级侧重日常生活劳动;二年级在侧重服务性劳动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进行生产劳动,开展社区服务、勤工助学、技能大赛等;三年级侧重在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中重视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五位一体”是指通过系统实施思政劳育、课程劳育、专业劳育、实践劳育和文化劳育,将劳动教育课程融入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中。
赋能教师
提升素养能力
一是建机制。通过实施教师队伍分类培育和管理,健全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学校编制教师发展专项规划,将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项目纳入“双高计划”建设中,出台制度近80项,全面规范入职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团队建设、名师工程等管理,将培训、评估、研究、咨询、资源融合到教师发展全过程。
二是搭平台。学院党委书记王官成被聘请为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院长,学院获批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劳动教育研究中心成员单位,统筹开展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发展的研究、培育、咨询、指导、评估与服务等工作。
三是组团队。学院组建了以袁希博士为带头人的劳动教育研究和教学团队,预算4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配置80平方米的工作场地,项目及相关资源配备等给予大力支持。
四是重培训。开展了数十批次线上、线下立体化系统培训,先后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开展专题培训学习,培训达3000余人次。依托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和重庆市高职研究会开展了3期全国及重庆市劳动教育骨干教师研修班。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劳动教育交流研讨活动和特色教研活动。
五是压担子。教师在上好劳动教育课的同时,积极开展研究教育。2020年,学校共有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在研课题10项,课题总经费35.2万元。
六是强考核。在团队组建和平台搭建后,以岗位聘期目标任务为依据,注重各团队的目标绩效考核,完善以绩效为核心,团队与个人、定性和定量并重的考核评价标准,真正建立和完善以岗定薪、权责一致、优劳优酬的薪酬正向激励机制。
升级教材
推动教材改革
运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纸质教材、在线资源、混合式学习”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环境,教师对教学过程一体化设计,开展混合式教学。出版纸质教材《劳动教育》《劳动实践》,编写《劳动教育读本》《劳动教育教学案例》《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手册》等教辅材料,开发建设劳动教育数字资源(库),形成完善的劳动教育资源支持系统。
激活教法
推动教学改革
一是全面推行学生劳动综合素质培养“五个一工程”,即:树立一个职业理想、学好一门职业知识、练好一种职业技能、涵养一种艺术品质、热爱一项体育运动。
二是设置劳动周和劳动月。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能力素质要求、职业发展需求和教学计划安排,分层分类灵活设置劳动周;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活动、“劳动之星”评选等为抓手,将每年5月设置为劳动月,组织开展系列劳动技能大赛和劳动成果展示。
三是广泛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绿化养护、校园卫生、教室清洁、实验室维护、文明寝室建设等劳动锻炼,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是深入开展专业生产劳动实践,围绕专业特色,积极打造“专业+劳动实践”和“创新创业+劳动实践”。
五是有组织地开展农业生产性劳动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每学年各二级学院利用暑假或寒假“三下乡”,采取集体劳动为主的方式,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生产性劳动。
六是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性劳动实践。以校院两级团学组织为主体,开设“菜单式”志愿劳动项目,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
七是建设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集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的教育实践基地。目前已建成重工3D打印智造劳动实践基地、重工汽车美容劳动实践基地、重工大数据处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12个校内实践基地。与此同时,依托校园周边现有企业、农场和工厂等资源,挂牌成立一批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教育基地。
目前学校劳动教育“三教”改革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包括:一是院校在劳动教育的组织管理方面,实施机构和人员还不够明确;二是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不够完善;三是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四是劳动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五是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还不完全成熟;六是在劳动实践教育方面,形式比较传统单一,没有很好地与专业特点、实习实训相结合。
为推进劳动教育的适应性,学院劳动教育“三教”改革将坚持以培养具有工业4.0发展所需能力的人才作为劳动教育培养目标,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让学生更快、更深入了解、参与并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社会劳动与生活。通过掌握数字经济新技术、新技能,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引导学生向“无边界职业生涯”转变。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外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 俞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