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完善训练体系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实践证明,经管类专业的本科生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的训练应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在项目中去运用理论,在实践中去认知创新,必须强化教学、科研、实践的顶层设计,将教学内容、科研方法、实践工具有机融合,真正发挥好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功能。针对本科生的知识结构特点,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自2013年开始实施“本科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提出“科研创新能力训练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理念,系统化构建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1社团+2平台+系列项目”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和科研能力。

    “1+2+N”体系搭台助力,为学子提供广阔成长空间

    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头雁效应。选拔学术兴趣浓厚、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成立“金融学术之星”社团,作为本科生科研训练“先锋队”,厘清本科生科研训练核心路径和方法,不断提升系列科研训练课程内容,丰富学术交流活动主题,形成成熟经验向校内外推广。同时社团成员进行系统化学术训练,多环节、全方位支持师生进行科研合作。将社团典型案例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推广宣传,充分激发本科生学术热情,形成自下而上、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其次,打造本科生学术能力培养平台,扎实构建学术基础能力。一是强化教学范式转变和课程挑战度。以教师教学工作室为依托,强化教学方法的指导与咨询、教学研讨、专题调研与诊断、教学经验总结与分享。以课堂为主阵地,以专业主干课程问题库、核心文献库、数据库、中国改革案例库、习题库“5库”建设为重点,推进新的教学标准化建设,将知识传授与研究训练相结合,提升课程挑战度和高阶性。二是开发本科生科研训练系列课程10余门,编写出版科研训练与实践创新系列教材,构建学生学术知识基本框架,提升科研基础能力,为后续研究和自我提升打好基础。三是打造学术沙龙讲座等系列活动。以学术启蒙、学术道路规划、论文阅读、论文写作、行业前沿为逻辑主线,打造系列分享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关注和思考学科发展前沿问题,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学术兴趣。

    再其次,打造本科生学术实践创新平台,系统化提升科研与创新能力。一是实行本科生导师双选机制。通过平台将本科生分散到教师科研团队,实际参与学术研究和项目研发。二是依托实验室参与项目攻关。引导学生进驻国家级别现代金融创新实验中心、现代虚拟仿真实验中心、量化交易实验室、金融科技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和项目攻关,鼓励师生以团队形式申报实验室研发项目,强化应用创新与实践。三是联合业界打造系列学术竞赛体系。联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道富银行,创办高水平国际赛事“成都八零国际大学生金融科技产品与研发大赛”;研发汇聚全国优秀大学生参加的“金融科技建模大赛”“信用评级大赛”“量化交易大赛”“投资理财大赛”等学术竞赛,引进承办推广CFA全球投资分析挑战赛等国内外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赛事,打造专业竞赛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行业复杂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校双赢共进,教育改革成果丰硕

    通过8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本科生学术创新与科研能力显著提升。本科生在国际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省级以上课题60余项。近3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省级各类专业竞赛奖200余项,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类竞赛奖65项。发起中国农村居民金融素养调查,基于调查的研究报告在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2019年金融教育回顾与展望年会”上发布并出版。学生团队参与设计的“消费券政策数据动态追踪平台”在新华财经官方APP上线;参与设计的“团队提交的智慧抗疫综合指挥台”和“疫情预警动态网络图”获中国计算机学会和阿里巴巴主办的疫情数据可视化公益比赛铜奖。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学校入选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学生总体深造率为55%,“金融学术之星”社团成立以来深造率达92%,学生均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金融学、金融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国家级别一流课程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在中国大学MOOC等上线慕课4门,训练体系累计获11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出版科研训练与实践创新系列教材。开发设计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5项,其中“成都八零国际大学生金融科技产品与研发大赛”被誉为中国金融科技黑客马拉松,“四川省大学生金融科技建模大赛”获批省级专业竞赛。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举措和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赞誉。

    (赵静梅 罗荣华 徐秋华 陈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