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选课走班 转变育人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6-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潍坊一中的价值追求和教风、学风

    从2017年秋季入学开始,山东省正式启动新高考改革。针对这场重大变革,潍坊第一中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坚持用抓机遇的心态迎接挑战,积极投入到新高考综合改革之中,借力选课走班,转变育人模式,努力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致力于创办适合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形势与问题

    新高考提出新要求。新高考的基本特点是“立足差异,尊重选择,扬长避短,容短促长”。学生“六选三”有20种组合,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性,保障学生的选择权真正落地,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势在必行。

    新问题带来新挑战。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通过多方面学习,结合实际情况,梳理出需要系统解决的“六大问题”:一是走班模式问题。是全走班、大走班,还是小走班、不走班?是分层走班还是不分层走班?分层走班分几层合适?二是走班载体问题。依托什么载体走班?怎样搭建好这个载体?三是选课指导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科目、课程选择?四是资源保障问题。学校的课程、教师、教室、智慧平台等资源能否满足走班需求?五是走班管理问题。选课走班后,学生流动性增强,如何保障走班秩序?六是育人质量问题。如何保证走班后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策略与方法

    (一)尊重选择,全面走班

    学校坚持“全打开、守底线”的走班原则。所谓“全打开”,即:资源全打开,靠近学生方便使用;课程全开放,面向学生满足发展需求;组合全开设,满足每一名学生选择需要。所谓“守底线”,即:遵循教育规律,遵守办学要求,开全开足课程,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采用“复合式、全走班”走班模式。所谓“复合式”,即行政班与教学班复合存在,协调发展。行政班是根据学生的“六选三”情况进行合理化搭配后形成,实行“小班化”管理,每班不超过30人,是选课走班中的管理共同体。教学班是根据学生对课程的分类分层选择后重新优化组合形成,每班40人左右,是选课走班中的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科(包括艺体、信息、通用技术、劳动课程和社团课程等)都有单独的教学班,根据所有学生的不同选择,每个年级有500多个不同的教学班。所谓“全走班”,即满足全部学生全部学科全部分层分类选择需要。一是“六选三”20种组合全部开放供学生自主选择;二是文化课学科全部实行分层分类教学;三是全部学生全部学科全部到相应的学科教室上课,充分靠近和利用学科教学资源;四是包括劳动课和社团课在内的所有学科都根据学生的选择,编入每一名学生的课表。根据学生的选择,每名学生都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课表,学生全部按自己的课表走班上课。

    (二)综合改革,系统保障

    围绕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学校启动综合改革,聚合骨干力量,通过项目驱动破解难题。经过4年多的努力,逐步形成了“1+6”运行与保障机制(“1”为一种走班模式,即“复合式、全走班”,“6”为六大保障系统),确保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的稳步推进和有序运转。

    第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2016年底开始,学校先后组织22批次470多人次到省内外考察学习,先后16次聘请省内外专家和名师来校解读指导新高考改革工作,与北京十一学校建立起对接交流学习机制,成立了新高考改革宣讲团,创办了《潍坊一中新高考信息快报》,加强宣传、促进沟通、统一思想,为深入研究和推进新高考改革提供思想保障。

    第二,课程建设、提供载体。课程是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的载体和支撑,课程改变,学校才会改变,学生才能更好成长。学校从2018年开始大力进行课程建设,组建项目组,采用“封闭研发和分散研发相结合,自主研发和专家指导相结合,整合校内资源和借鉴校外资源相结合”的研发策略,积极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学校特色课程的系统化开发。经过先后14次封闭研发,学校已构建起“两大类别、四大系列”(基础、特色“两大类别”,分层、分类、综合、特需“四大系列”)的多元化、高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实施选课走班、分层教学提供了必要且必须的课程支撑,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

    第三,生涯规划、引领指导。学校专门成立选课走班研究指导中心,设立咨询师、教育顾问和导师,建立选课指导团队和生涯规划教师团队,编制《学生选课走班指导手册》,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工作策略和“五步选科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生涯规划指导,提升学生的课程选择能力和自我规划能力。 

    第四,调整结构、优化治理。原有的组织结构,无法应对新高考选课走班的复杂性。学校逐步建立了以党建为统领、“四会一章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校治理结构。一是实行扁平化管理,分布式领导。坚持学部主任负责制,由副校长兼任学部主任,降低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益。各学部实行分布式领导,设置导师、主任导师、课程主管、考勤主管、自习主管等项目组,分工负责学部各项管理工作,扩大管理参与度,提高管理效益。二是加强学术组织建设,设立学科主任,建立学术委员会、选课走班指导中心、课程中心、强基计划课程部、创新人才培养课程部等13个学术组织,增强学校的学术功能,“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干”。三是构建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机制。修订完善《潍坊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设立综合素质评价指导中心,成立教师与学生全员参与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团队,建设综合评价校本化电子管理系统,真正使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选课走班后管理的抓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动力源和助推器”,实现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全面性评价、创新性评价的结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五,改进课堂、管控质量。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是质量提升的主战场。分层分类选课走班,从教学结构上区分了不同的学习群体,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开展“基于标准的学习和教学”课堂改进行动,聚焦学生个体,提高教学的精准性。建立大型测试命题专家库,成立教学质量分析评价中心,制定修订《考试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学校诊断制度》《教学质量分析评价办法》,加强质量监控,保障走班质量。参考山东省新高考八等级换算赋分办法,将全省每年的高考数据与学校的高考数据进行全面比对,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九等级质量分析评价数据模型”,让学生能够在清醒认识自我的同时,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研制开发了“学生个体化成长分析报告”,开展基于个体的个性化学习质量评价,提高评价的精准性。

    第六,丰富资源、满足需求。学校合理规划,建设学科教室,让教育资源更靠近学生。用3年多的时间,争取专项资金,将原来的实验室、办公室等进行改造,建成各类学科教室153间,各类功能室71间,满足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选课走班教学需要。实验、图书等资源全部配置进学科教室。学科教室拥有充分的学科教学资源,在这里,学生可以学习适合自己的课程,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接近和利用教育资源。学生可以在“做中学”“学中做”。选课走班后,教师的工位也成为学科教室,进一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沟通与交流。学科教室逐步成为“有效教学”的平台,成为师生生命生长旺盛的地方。“走”只是实现了学生的选择,学科教室则发展了学生的选择。

    (三)高端定位,建设智慧校园

    高考改革的落地实施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学校投资1500万元建成智慧校园系统,包括电子班牌系统、选课系统、排课系统、监控系统、阅卷评价系统、过程性评价系统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充分运用,满足了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的现实需要。

    改变与效果

    新高考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实施以来,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开始发生系统变化,随着学校育人模式和教育生态的改变,育人效果已经充分显现。

    学生获得成长。一是能力提升。学生的规划能力、适应能力、学习动力、学习生活效率、交际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二是特长发展。特别是奥赛、自招、机器人等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显著。近4年,在五大学科奥赛中获得16枚金牌或银牌,有70余人获全国一等奖。学校组建的机器人战队,多次在国内和国际大赛中获得冠军。三是学业成绩突出。2020年,山东省首届新高考,学校取得了突出成绩。

    教师得到发展。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后,新的教学组织结构的建立,为教师自动赋能,教师的发展动力被激发,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主动改变,走出舒适区,走出职业倦怠,开始“二次成长”。

    社会广泛认可。家长对学校越来越理解,学校办学满意度逐年提升。2020年,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2019年7月12日,教育部门领导到学校调研新高考综合改革推进情况,并对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予以肯定,称赞“这所学校办得好”。学校提报的课题“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普适性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经过层层选拔,被确定为2019年全国“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目前,该课题研究已经通过中期报告,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