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稳高校境外办学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6-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美国杜克大学。视觉中国 供图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境外办学日益成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根据美国跨境教育研究小组(C-BERT)统计,截至2020年11月,58所美国高校在英国、法国、德国等35个国家设立境外分校86所,占全球高校境外分校总数的28.01%,总数位居第一。作为高校设立境外分校最多的国家,美国积累了一定的境外办学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目标

    在86所美国高校境外分校中,常春藤联盟成员参与建设的有3所,分别是卡塔尔康奈尔医学院、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和迪拜哈佛医学院。美国高校中设立境外分校最多的是纽约州立大学(6所),其次是韦伯斯特大学(5所)与西雅图城市大学(4所)。总体来看,境外分校大多为研究型,少数为应用型。

    美国高校境外办学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其早期目标是促进宗教传播。200多年来,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目标不断调整,目前主导性战略包括服务国家与国际安全、加速经济增长、推广美国外交政策等。

    其一,服务国家安全。自“9·11”事件后,美国政府意识到,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有必要加强对他国意识形态与文化背景的了解。通过在境外分校学习与交流,美国学生能够加深对其他国家的理解,提高国际环境适应能力,为将来处理国际事务打好基础。

    其二,创造经济收益。美国高校整体教学水平高,在2020—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美国有17所大学进入世界前50位。前往世界一流高校求学是青年学子的理想,这为美国高校境外办学提供了需求保障。此外,美国高校国际学生招生数量持续下降,通过境外收益弥补经费短缺是其境外办学的目标之一。

    其三,试图输出美国价值。大多数美国高校境外分校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材使用与主校类似。主校也会向境外分校派遣师资,并为当地教师提供专业培训。

    美国高校境外办学困境

    美国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开设境外分校,例如高校独立办学、校际合作、校企合作、高校与政府合作、高校与基金会合作等。在独立办学模式中,境外分校的筹建费用由主校全部承担,例如韦伯斯特大学荷兰校区。在境外办学过程中,部分企业也会参与投资,如美国罗瑞特公司已在20多个国家投资开办了国际大学。目前美国高校在中国主要采用校际合作的办学模式,如昆山杜克大学等。部分高校还会与地方政府合作,例如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的所有费用均由阿联酋阿布扎比政府承担。高校与基金会合作也是美国高校境外办学的模式之一,例如卡耐基梅隆大学卡塔尔分校在筹建过程中就得到了卡塔尔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英国无国界高等教育观察组织(OBHE)调查发现,在2000—2015年间,美国高校关闭了25所境外分校,英国关闭了4所,法国关闭了1所。美国高校境外分校关闭数量最多,其在境外办学中存在的困境值得反思。

    其一,本土人员缺乏相应管理经验。大多数主校要求其境外分校采用主校的管理模式,但部分本土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高校管理经验,办学能力与主校管理人员相比还存在差距。例如,卡塔尔社区大学曾是休斯顿社区大学的境外分校,但由于管理不善、教学水平未达到主校要求,未获得续签授权,目前已脱离主校独立运营。

    其二,外派团队境外适应能力不足。部分主校外派的工作人员不能适应境外办学环境,不能有效应对境外办学风险。例如,纽约理工大学巴林校区在当地机构组织的教学评估中表现不佳,导致其商科专业被禁止继续招生。波士顿大学曾在迪拜开设分校,但随后美方团队与当地政府出现分歧,目前双方已终止合作。

    其三,经费供给难以维系日常运营。大多数主校要求境外分校坚持主校的办学标准,这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支持。由于经费短缺,部分境外分校无力继续承担运营开支。

    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策略

    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境外办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要积极借鉴国外高校境外办学经验,做好顶层设计与布局。

    完善顶层设计,指导高校在境外办学中发挥能动作用。我国政府要完善政策法规,为高校境外办学提供指导。2018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系统开展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课题专项研究,组织编写了《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指南(试行)(2019年版)》,指南包括总则、可行性分析、筹备建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附则等六章,共七十二条,从招生与学籍、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教学质量评估、行政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跨文化管理、风险管理、协议与章程签署、办学场地选择、培养方案制定和报备及办学地许可手续办理等具体环节,对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提供实操层面的技术指导。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高校境外办学相关政策,为高校“走出去”,加强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教育国际合作提供支持。此外,学界应加强境外办学区域国别比较研究,探索我国高校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办学方案。

    加强教育治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境外办学。我国有关部门可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基金会、境外华侨等主体广泛参与高校境外办学,开创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境外办学的新模式。

    立足自主品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全球影响力。品牌形象关乎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境外分校的持续健康发展。美国高校经过数十年经营,形成了一批世界知名高等教育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中国高校在境外办学过程中,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境外分校办学管理和质量建设,提升高校品牌的全球化效应。

    总之,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国高校“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高校应充分借鉴他国经验,合理制定战略目标,有效开展境外运营,科学统筹、量力而行,将中国高等教育品牌“走出去”战略落到实处,为全球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教育研究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