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成就有创造力的课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6-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图1 图2

    有人说,课堂是一把双刃剑,一半是开发潜力,一半是摧毁智力。课堂如何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而不是相反?前不久我在长沙观摩学习了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符永平的一节数学课,这堂课不动声色却动人心魄,让人久久回味。

    面对一群陌生的学生,符老师是怎样开场的呢?留白!

    看谁提出的问题多

    上课前,符老师让学生齐读一段话,在画横线处逐个填空。

    “有人说,绝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就只会模仿老师的思路做老师给的题目,从没做过自己的题目(问题)……于是,我们成了不会发现问题的人,而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我能判断:我们的课堂真不好。”

    “有人说,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太希望老师将问题提出来、解题思路说出来、答案写出来……自己只要轻松听着、记忆着、抄写着(复印着),课后回忆着、模仿着、机械套用着……于是我们成了机器人。”(台下老师因为学生善解人意的精准回答,报以掌声)

    学生们填写的词语像一块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让我心情变得沉重,也让我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是这样的吗?我培养的学生是“机器人”吗?

    符老师这一番匠心独具的铺垫让学生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满怀期待进入问题情境。

    符老师在电子屏上呈现梯子滑动的图片:“数学是动态的,是有灵性的,数学人眼里静态的三角形是变化万千的美丽图景。”

    问题情境1:已知,图中的梯子长5米,顶端点A在墙OM上可上下滑动,底端B在水平地面ON上可左右移动,滑动过程中三角形ABO始终存在,∠α=     。

    请你设计并填写α的度数,并提出问题。(见图1)

    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个个、一串串往外蹦:设∠α=120°,求:

    ①∠ABO=  ;②∠BAO=  ;③∠MAB=  ;④OB=  ;⑤OA=  ;

    在符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思维逐渐由混乱变得有序,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地方,而且在不断归类求新。

    ⑥求AB边的高;⑦求AB边的中线;⑧求三角形的中位线;⑨求△AOB的面积……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

    “我们还能想到更遥远的地方吗?什么已学的知识能和这个图形融合成一个崭新的数学世界?这是培养我们创造力的大好时机,大家要珍惜!”

    符老师的语言仿佛有着无穷魔力,学生们的思维进一步被打开。

    “延长NO、MO,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求点A、B的坐标。”

    “求直线AB的解析式。”

    …… ……

    学生提出的问题迅速从12个变成36个!当符老师说“中考压轴题就是这么生成的”时,看得出学生无比亢奋,这太有成就感了!

    符老师的构题“魔术”让人耳目一新:历经设计题目的过程,摸清题目生长的纹理,自然就能轻松“创造”题目,从而实现“解题人”是“命题人”的创造式教学。事实上,能命题的人自然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俯视且很简单地解题,妙不可言!掌握这一点,孩子们就不会在无边题海中苦苦挣扎,而是爱上数学并徜徉其中,美妙就在情理之中了。

    自己动手编教材

    “在问题情境1的基础上,当∠α=135°时,怎样求OB?”

    符老师话锋一转,自然切换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中。

    问题情境2:(见图2)

    这可是初三的数学内容啊,没有教材,怎么带着初二的学生学习初三的内容?“没有教材怎么办?”符老师问学生们。众人睁大好奇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

    “胆有多大,智慧就有多大。谁能勇敢回答?”

    没多久,一名男生大声说:“我们自己编教材。”

    符老师用惊奇的目光看着学生:“你知道专家们是怎样编写教材的吗?我们自己也可以编写。”符老师和学生在台上现场编起教材,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一个个顺理成章地呈现。关键是,符老师和学生们是用此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经验来编写的。这让坐在台下的我感到惭愧:在我们看来“高难度”的“编写教材”的工作,其实学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可是平时,我们给学生这样的机会了吗?

    最后,学生们不仅通过“编教材”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甚至仿照范例编出了一系列“陷阱题”“挖坑题”,并自豪地向大家解释陷阱何在。

    当一个个学生举着白板上台介绍自己创编的题目时,符老师说:“这道题将以你的名字命名,这叫——吴欧骐题、刘昱辰题、周义翔题、粟宇轩题……”

    学生们欢快的声音久久回荡在我耳边。

    符老师课堂上的留白,从教育学的角度来思考,其实质就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隐身其后。更进一步说,留白就是对学生的信任,只有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撒欢儿,他们智慧的灵光才会闪现出来。而且在课堂上,符老师的目光不只是落在少数“学霸”身上,每个孩子都被他鼓动起来,大胆表达,从他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到自信的光芒。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课堂,也是富有创造力的课堂。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株洲市长郡云龙实验学校)

上一篇:课堂观察     下一篇:观念迭代,在分享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