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单制”:高质量专项督导的县域实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6-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县级教育督导机构是教育督导网络的神经末梢,对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在学校层面的最终落实起关键作用。目前,对中小学的专项督导,普遍存在重“督”轻“导”、“督”多“导”少现象,学校基本处于消极的“被督”迎查状态。为此,江苏省射阳县从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与精细化管理角度,将“导”字前置,开启“研—制—导—培—督”“导单制”督导的实践尝试。

    研。一是对文件出台的背景作追溯与研究,包括相关情况的社会现状、国际性对比差距、国家已有政策与要求。二是研究文件本身,包括文件中提及的依据、目标、任务,文件中的文件,文件中要求的规定动作与实施途径。综合“一研”“二研”内容,形成任务清单。三是对学校执行文件情况进行分类抽样调研,形成“问题+推广”清单。

    制。文件下达过程往往是以文件转发文件,但对于学校,尤其是县(区)以下的学校更需要一份执行文件的“集体教案”,即工作“导单”。我们在上述“三研”形成任务清单、“问题+推广”清单基础上,按类别、项目、要求及操作路径,进行重新归类、细化,制作工作“导单”,为学校提供一份广泛适用、便于操作的工作方案,力求条理明晰、做法明确。

    导。督导室下发专项督导通知,附列“导单”。学校对照“导单”,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反思、梳理,弥补不足。不少校长反映:以前上级文件下来了,除了生搬硬套地执行一些硬性规定外,对具体工作中如何渗透、融合、实施,缺少全方位的认知;现在则不同,学校没想到的,督导要求上都考虑到了,而且罗列得很周全。“导”的过程,实质上是学校对照“导单”自我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培。除对“导单”的研制过程,导单中的项目、实施要点、相应的考查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外,还要明确不同内容的督查方式与督导途径,提醒督学要重点关注的学校可能忽略之处,并听取督学对本次督导的建议。

    督。以督学责任区为单位,由责任区负责人牵头,带着“导单”“督单”二合一的《督导记载表》,逐校督查政策、法规或文件执行情况。提醒各督查组按督查现场、查阅台账资料、座谈访谈三条线进行督查分工。要求督学在重学校工作达标的同时,及时发掘学校特色做法,并纳入对学校的年度考核。

    “导单制”督导,相较以往督导在人们心目中的“铁面”印象,显得更为温情,更接地气,也更受学校的欢迎。面对教育督导,学校由先前“发乎外”的被动迎查,日渐转变为“发乎内”的行动自觉,并在一次次督导迎查过程中,不断潜下心来,谋求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实践证明,“导单制”督导不失为全面提升学校落实政策、法规水平,激发学校工作主动性、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射阳县政府教育督导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