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人间是此峰
这是一场新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
2010年10.6%,2011年9.6%,2012年7.9%……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高增长,刚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增速走出下行曲线。
是沿用老办法拉增长,还是找新路径提质量?
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
明确“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提出“新常态”,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思之深、行之笃。
山西太钢,全球最大不锈钢企业,一度巨额亏损。2017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走进这家企业考察调研。
第一次考察,太钢刚刚经历去产能之痛。
三年后,太钢涅槃重生,全球最薄“手撕钢”供不应求。见到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生产车间,“85后”技术员廖席紧张又兴奋。
拿起一片“手撕钢”,总书记轻轻扭折了一下,称赞说:“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了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发展方式全面转变、发展结构大幅调整、发展动能加速转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上新起点,朝着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这是一场发展空间的战略重构——
2014年3月,乍暖还寒。
正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九曲黄河的最后一弯——黄河东坝头段考察。
水阔风劲,河水裹挟泥沙滚滚东去,千百年来,黄河曾多次在这里决口改道。总书记伫立岸边眺望。
“黄河宁,天下平。”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慨,“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
2019年9月,河南郑州。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古老黄河,掀开了发展的崭新篇章。
不限一时一域,放眼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着眼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用大战略运筹区域协调发展大棋局。
两条母亲河——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
三大城市群——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发挥集聚效应、构建新增长极和动力源;
四大经济区——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赋予时代新内涵、发展新方向。
以千秋大计的气魄谋划建设雄安新区;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赋予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历史新使命……
联南接北、承东启西,优势互补、双向互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个个关键处落子、彼此相连成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广阔空间。
这是一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巨变——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聚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份涉及15大领域、33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的方案出炉。
由此,中国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全新局面。
深知前路险峻,习近平总书记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果敢担当,亲自挂帅中央深改组(委),亲自把关掌舵、拍板决断、部署推进。
7年多来,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改革的“四梁八柱”拔地而起,为民族复兴初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从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机构改革大幕,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系统描绘和部署中国之治“制度图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开辟出崭新的境界。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涛卷起巨澜。
习近平强军思想、经济思想、外交思想、生态文明思想、法治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以真理的伟大力量,强力推动着新时代的伟大变革。
人民至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事访问期间的一番肺腑之言,彰显出人民领袖的真挚情怀。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至深至厚的人民情怀,贯穿于治国理政的生动实践。
从人民大会堂到田间地头,从革命老区到改革开放前沿,从老北京胡同到“换了三种交通工具”才能到达的重庆山村……无论在哪里,民生始终是总书记心中最大的牵挂。
宁夏西海固,曾因水而困。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看望父老乡亲,走进村民马科家,听说安了太阳能热水器,总书记关心地问家里的小男孩:“你常洗澡吗?”
总书记为何对洗澡这样的民生小事如此挂心?这年年底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给出回答。
作为党中央谋划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政策的平台,这次会议的一项议题是研究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等6个突出问题。
看似一些小事,习近平总书记却强调:“都是大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从农村的“厕所革命”到城市的垃圾分类,从防治“小眼镜”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从加强食品安全到狠刹浪费之风,百姓的柴米油盐,一件件都摆上中南海的议事案头。
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标注不断刷新的民生刻度——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向深水区,户籍制度改革“鼓点”密集敲响,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制定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修订刑法更有力惩治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各类犯罪,完善行政诉讼法让“民告官”更有底气……
“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习近平总书记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得到人民认可。
“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是让全面小康惠及全体人民的答卷。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凉山。在三河村,总书记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在彝族村民节列俄阿木家的火塘边交流。
节列俄阿木的女儿热烈日作几度哽咽。她说,村里的小孩以前没书读,“如果不是党的关怀,我和弟弟也没法上学念书,更不用说去成都读书了”。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共产党给老百姓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兑现承诺,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如期整族脱贫。
“一个都不放弃”的坚持,是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答卷。
武汉780名新冠肺炎患儿全部平安出院,最小的收治时才出生30小时;80岁以上高龄老人救治成功率近70%,年龄最大的108岁;
全国确诊住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2.15万元,重症患者超过15万元,少数危重症患者高达几十万元甚至超过百万元,所有费用全部医保报销、国家兜底……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坚毅而深情。
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
再塑自我——
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