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乘东风再扬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6-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山东管理学院始建于1938年,是全国仅有的一所具有工会背景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遵循“传承工会基因,弘扬劳动精神,为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牢记育人育才使命,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造,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 信仰铸魂

    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学校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确保学校始终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始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学校建立党委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发挥“头雁效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提升办好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校党委班子成员深入班级、课堂、宿舍、餐厅等调研,倾听师生心声,聚焦当前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及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分工合作,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师生的困难事、烦心事。学校持续改善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2018年,近一万平方米的文体中心竣工落成,图书馆安装了中央空调,学生在清凉安静明亮的阅览室里读书学习;2019年,学生宿舍全部安装上了空调,体育看台竣工,体育场焕然一新;2020年上半年,学生们暂时不能返校,学校对体育场、篮球场、排球场进行了升级改造;2021年,学校利用寒假对学生餐厅进行了升级改造。智慧教室建成,“双创”中心竣工,学校单体面积较大的实验实训中心投入使用……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学校实施教师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31个教师党支部全部完成,把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转化为推进教学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培育学生劳动情怀”获评“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优秀成果”。

    质量强校 卓越发展

    学校坚持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创新育人方式,形成了“一根本、两突出、三途径、五平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即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依托校地融合、校会融合、校企合作三个途径,构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集中实践和第二课堂五个应用型课程平台,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学校出台本科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管理办法,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三个环节,建章立制,严格执行,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建设和评价,确保教学目标圆满实现。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教研强校的前提。近年来,学校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每位教师提供宽厚优良的成长环境,建立了“教学型教授”培养机制,启动科研启航计划、攀登计划,引导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同步提升。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站稳三尺讲台,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真正做到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教师获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信息化教学比赛、思政课教学比赛和教学创新大赛等省级奖项33人,其中获特等奖1人、一等奖4人。近3年来,学校获批国家级别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改课题15项、省级“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10项、厅局级教改课题31项。学校现有省级先进工作者1人、省富民兴鲁劳动奖获得者2人、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2人、齐鲁和谐使者1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高校三八红旗集体1个。

    学校注重营造创业氛围,在专业建设、科研、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学校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1个,获批国家级别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7门。近3年来,教师指导学生获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别26项、省级49项,指导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大学生竞赛奖百余项。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设有齐鲁工匠研究院、工会理论研究院、省劳动政策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家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以及山东省智能制造与数据应用工程实验室等各类研究平台或机构26个。“十三五”期间,学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科基金9项、获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专职2项、省部级课题百余项,获评省厅级科研成果奖84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专利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文化创新奖1项,1项成果获省领导批示,1项成果被政府部门文件采纳,10项成果获省总工会领导批示。

    (山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冯庆禄 院长 邹广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